文/赵大山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晨起第一件事就是三省(资料图 图源网络) 曾子名曾参,小孔子四十六岁,在孔子门下学习约有十年之久,他是儒家学派中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论语》就是他和有子及其弟子编撰而成。 孔子的孙子子思是曾子的弟子,而孟子受业于子思之门人。韩非子说孔子之后儒分为八,显然曾子、子思、孟子一派成为主流。 南宋的朱熹认为,《大学》是曾子所记述;而《中庸》是子思所作。《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都与曾子有关。 儒家另一部重要的经典《孝经》,据记载也是孔子所述,曾子所记,可见曾子在儒家传承中的重要地位。 《论语》中有27名孔门弟子出场,曾子是第二个出场的,出场就是“吾日三省吾身”这段话。了解这段话对于理解曾子、理解儒家的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省吾身”之“三”,有学者认为是多次,也有学者认为是三次,意思是每天多次或三次反省自身。 这样的理解反而削弱了对其内容的强调,让人着眼于数量上用功,而具体的内容反而居于次要地位了。 这里的“三”,应指后面具体三件事,第一件,为人谋要忠;第二件,与朋友交要有信;第三件,传授的道理要亲自实践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反省之功,非一旦起效(资料图 图源网络) 《论语》中,“三”字这样的用法还有很多,如: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还有君子有三愆,君子有三变,损者三友,益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这里的“三”,皆指后面的三件事。 有学者认为,曾子每天反省的内容很多,不单单是这三件事,因此,“三”指多次反省更合理。 此话固然有道理,但仔细考察三个方面的内容,就会发现其中的意义。 “为人谋”指工作服务的对象,在古代,知识分子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君王;朋友指日常密切来往的人;所传之人指弟子。君王、朋友、弟子有一个共同点,都不是血亲家族的成员,而是血亲家族之外的人。 《论语》首章,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次章,有子谈孝悌,说:“孝悌,仁之本欤。”接着曾子出场,说的就是“三省吾身”这三句。 孔子谈学,确定了学在儒家的根本地位;有子继之谈孝悌,这是家庭伦理;曾子继之谈家庭之外的社会伦理。所以,孔子、有子、曾子在开篇的三段话,就把儒家的基本思想概括全了。 孔子高屋建瓴,孔门弟子不断拓展儒学(资料图 图源网络) 我们再来分析曾子三句话的主要内涵。 “为人谋而不忠乎?”忠是诚的意思,为人办事是不是诚心诚意,尽心尽力呢? 《孟子》记载,孟子有一次奉齐宣王之命考查干部,到了平陆县,发现民有菜色,路有饿殍,一见县长孔距心,劈头就问:“你的士兵失职三次,怎么办?” 孔距心说:“哪里等到三次,一次处罚,两次就开除。” 孟子说,“那你怎么处分自己?你县里的百姓,年老体弱的饿死路边,年轻力壮的四处逃亡,有千人了吧?” 孔距心说:“水灾旱灾不断,我有什么办法。” 孟子说:“如果一个人受人雇请放牧牛羊,他就有责任为牛羊找到合适的牧场。如果找不到合适的牧场,他该把牛羊还给它的主人,还是眼睁睁的看着它们死去?” 孔距心羞愧的说:“我有罪,我没有尽到责任。” 孟子这个比喻说的很明白,为人服务一定要尽心尽力。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朋友是互相选择的,如果不能取信与人,朋友就没得当了。 君子之道:言必信,行必果(资料图 图源网络) 《韩非子》记载:曾子的妻子去集市,儿子跟着她哭。她就对孩子说:“你回去,回来我杀猪给你吃。” 等她回来,曾子正准备杀猪。妻子说:“我不过哄哄小孩子而己。”曾子说:“孩子听从父母的教导,今天你骗他,是教他骗人。而且母亲骗孩子,孩子以后不信母亲,这怎么是教化之道呢?”就把猪杀了。 孩子都不能欺骗,何况成年人? “传不习乎?”传授给学生的道理能不亲身践行吗?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要解人之惑,自己要无惑,但以其昏昏,欲使人昭昭的大有人在。 曾子一辈子没有出仕,专心从事学术和教育工作,他告诫天下的老师,你告诉学生的道理,你自己要亲身实践,证明不虚才可以。 家庭伦理以情为主,而家庭之外要讲诚信。父母兄弟是不可以选择的,而君王、朋友、老师、弟子是可以选择的。 曾子提醒我们每天反省三件事,告诉我们立足社会的根本道理,讲诚信,尽心尽力做事,就可立于不败之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