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止水 上个月,辽宁省博物馆的中国古代书法展、中国古代绘画展正式对外开放。辽博素以其丰富的清宫书画馆藏闻名于世。宋徽宗的《瑞鹤图》在此次展出之列,随之展出的还有他的草书《千字文》。本文结合该国宝的创作背景、鹤在道教中的文化含义以及鹤的生态保护等,带大家进一步了解道教的鹤文化以及“道法自然”的生态观。 仙禽告瑞 瑞鹤图 辽宁省博物馆(资料图) 此卷据题跋所言为宋徽宗依实景而画,图中十八只仙鹤盘旋于空,两只立于房顶。群鹤盘桓,形态各异,一幅祥瑞之景。宋徽宗瘦金体题诗云:“清晓觚棱拂彩霓,仙禽告瑞忽来仪。”“觚棱,亦作“柧棱”,指宫殿、京城。“仙禽”的说法,源于《诗经·尔雅·翼》。“来仪”,谓凤凰来舞而有容仪,古人以为瑞应,也表示杰出人物的出生。诗画相配,神采奕奕。 瑞鹤图 局部(资料图) 此画,为宋政和二年上元节次日(正元十六)傍晚,汴梁城上空一群仙鹤盘桓于大殿之外,宋徽宗挥笔记录下的祥瑞之景,他深信此景意味着国运的兴盛。我们在正史记载中发现,政和二年,即公元1112年,这一年的春天完颜阿骨打“独不起舞”。十二月,王重阳在咸阳出生。一个是影响了未来宋朝国运的金太祖,一个是关系着全真道的创立与发展的真人。 鹤寿延年 莲鹤方壶(资料图) 仙鹤,学名丹顶鹤。中国传统文化中,鹤代表长寿与尊贵。《诗经》中记载:“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现藏于河南省博物馆的莲鹤方壶,是春秋时期出土的青铜酒器。壶顶,有一只仙鹤站在花瓣中央,神态逼真传神。郭沫若曾言此鹤“突破上古时代之鸿蒙,正踌躇满志,睥视一切。”专家认定,莲鹤方壶为郑国王室的祭祀重器,这说明早在春期时期,鹤已是身份尊贵的象征。 一品文官仙鹤补子(资料图) 古代官服以鹤为一品文官补子,其贵仅次于凤凰。龙凤之下,便是仙鹤。明《大学衍义补遗》卷九十八说:“我朝定制,品官各有花样。公、侯、驸马、伯,服绣麒麟白泽,不在文武之数;文武一品至九品,皆有应服花样,文官用飞鸟,像其文采也,武官用走兽,像其猛鸷也。”明朝作为元蒙之后建立的政权,恢复了汉族的传统服饰,也延续了这一文化脉络。 寿星(资料图) 《云笈七签》中说张道陵可骑鹤往来,其学道之处为鹤鸣山。据说先秦的广成子(马成子)和西汉的周义山都在这里跨鹤飞升。道教中,鹤是仙人的坐骑,也是长寿的标志。《淮南子·说林训》云:“鹤寿千岁,以极其游。”福禄寿三星中的寿星常以鹿、鹤相伴其左右。《抱朴子·对俗》曰:“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道引以增年。”郭璞《游仙诗》:“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后世常以“鹤寿”、“鹤龄”、“鹤算”作为祝寿之词。 鹤的生态保护 丹顶鹤(资料图) 现有鹤的品种,有十五种。其分类可以按照栖息地来分:在芦苇沼泽是丹顶鹤,苔原湿地是白鹤,森林湿地是白头鹤,高原湿地是黑颈鹤,干旱草原、蒙古高原是蓑羽鹤。(吕妍《鹤的四季》)现有野生丹顶鹤全球数量两千七百只,中国不足五百只。 丹顶鹤迁徙路线图(资料图) 鹤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受环境变化及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丹顶鹤的数量也在不断减少。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野生丹顶鹤保护力度的加大以及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鹤群的繁殖及越冬地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人民日报海外版》曾刊文《跟着丹顶鹤去旅行》一文,文中指出:“上世纪80年代,江苏盐城是丹顶鹤在我国的唯一越冬地。随着湿地环境的改善,丹顶鹤在我国境内有了更多的越冬地,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就是丹顶鹤又一个越冬地。无论中途停歇地,还是越冬地,丹顶鹤的保护区越来越多,中国人对丹顶鹤更加熟知和热爱。” 道教一直秉承“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精神传统。鹤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道教文化的象征,理应受到保护,而这一点在当下尤显重要。报告显示,鹤的繁殖与越冬湿地的保护受到了各级政府的关注与支持,但眼下鹤群往往会遭到各类摄影爱好者的侵扰。人与万物本应和谐共处,这一点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共识,让属于自然的仙鹤怡然自得岂不更好? 鹤舞(资料图) 一千年前的元月十六的傍晚,宋徽宗所画的鹤群,很有可能是一群从南方越冬地飞往北方繁殖的归鹤。它们在汴梁城小歇一会儿,宋徽宗挥笔如神,为后世留下了这千古绝品《瑞鹤图》。一千年后,这幅画的展出也在提醒人们:“仙禽告瑞“来之不易,人类还要在自然保护上付出更多的努力! (编辑:灵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