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精诚之至,足以动人

http://www.newdu.com 2018-08-30 腾讯道学 牧之 参加讨论

    文/牧之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写了一篇就事明理的寓言《卖油翁》,说的是一个熟能生巧的故事:
    
    弓箭(资料图)
    当时有个人物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号称当时没有第二个人能比得上他,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而喜欢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
    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很气愤,这不是明摆着轻视自己射箭的本领吗?
    
    葫芦(资料图)
    老翁说:“我凭的是几十年倒油的经验。”
    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将油注到葫芦里,却没有沾湿铜钱。
    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看完故事,不禁让人想起庄子所讲的庖丁解牛、轮扁斫轮的故事,《养生主》中的庖丁向梁惠王讲述了“道精乎技”的大智慧,《天道》篇中的轮扁则向齐桓公阐发了“得心应手”的大道理,这和卖油老翁“我亦无他,惟手熟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恒心(资料图)
    其实天底下最精深的道理都是大道至简,关键在我们是否有恒心去坚持与行动。木瓢下沉,才能装水,人心坚定,才能有所得!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足以让人震撼侧目。
    一事精致,足以动人
    《庄子·渔夫》篇中说:“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后来元末明初人陶宗仪所著的《南村辍耕录》将其引申为“一事精致,便能动人,亦其专心致志而然。”如果我们做每一件事都认真对待,倾尽所有,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则能活出精彩的人生,最终能够感动自己和他人。有的时候并不是你我不够优秀,而是因为我们总会面临太多的选择,而由于浮躁的内心,便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着手用力,结果反倒一事无成。
    
    痀偻者承蜩(资料图)
    庄子喜欢通过生动的寓言故事来阐述深刻的道理,让人不断地去想象和反思,庄子《达生》篇就有这么一个驼背老人捕蝉的故事:
    孔子到楚国去,走出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孔子说:“先生真是巧啊!有门道吗?”
    驼背老人说:“我有我的办法。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叠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叠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叠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黏蝉也就会像从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临近地面的断木,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不能成功呢!”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资料图)
    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意思是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一件事能做到精致,足以让人震撼感叹。生活的每一处细节,都不允许我们遗忘。精致的生活,始于当下的静下心来,把手头的事做好。
    清代纪晓岚说:“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知道自己有些事做不来,而专注于自己能做的事,这不失为明智之举。一个人如果态度不认真,不专注,就不可能做好事情,更不能打动人。唯有热爱和坚持才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唯美,这是智慧的结晶,也是智慧的来源。
    道法广博,务必专一
    道祖老子说“少则得,多则惑”。道教门派很多,道术也异常复杂,加上求道本来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更需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恰如真龙,但一滴水,便作滂沛(资料图)
    白玉蟾祖师在《道法九要》说:“今但专佩一箓,专受一职,专行一法,专判一司文字,于一司将吏前,专用一符一水,不过只是心与神会,用之则灵耳。恰如真龙,但一滴水,便作滂沛,岂用如许繁耶!”符箓虽多,道法各异,但最重要的是能“心与神会”,一旦如此,仅一箓一法、一文一将、一符一水也能恰如“真龙”一样,风生水起,颇有灵验。也就是“专以心主一印,治一司,专用一将,仍立坛靖,晨夕崇奉,出入威仪,动止恭敬,诚信相孚,自然灵应。”
    守一纯真者,则能得天助。《太平经》说:“守一者,天神助之。守二者,地神助之。守三者,人鬼助之。四五者,物佑助之。故守一者延命,二者与凶为期。三者为乱治,守四五者祸日来。深思其意,谓之知道。”白玉蟾祖师亦云:“今志于行持者,必当守一法,而自然通天彻地。不知守玄抱一为最上功夫,但耽于广学,反不能纯一矣。”“守一”则自然能“通彻天地”,广学反而耽误进步,导致精力“不纯”。
    “一其性,养其气,合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夫若是者,其天守全,其神无郤,物奚自入焉!”(《庄子·达生》)本性专一不二,元气保全涵养,德行相融相合,从而使自身与自然相通。像这样,他的禀性得以持守保全,他的精神没有亏损,外物又从什么地方能够侵入呢!所以学道艰辛,务必专一。
    
    学道艰辛,务必专一(资料图)
    “盖上古祖师,虽有盈箱满箧灵书,留之引导凡愚,开发后学,不知师心自有至一之妙,不教人见闻,鬼神亦不知其机,用之则有感通。”这和《庄子》说的“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是一个道理呀!
    古书虽多,重要的是要学有师承,口授心传,指明道路;再加上自己的专心致志,坚定不移,这样才能有一番收获。研习经籍是如此,更何况是要体悟如此精深广博的道法呢?
    (编辑:灵瑾)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牧之。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