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帅/文 丹霞地貌以其色彩斑斓,景色绝美,吸引了无数游客慕名而来。 鬼斧神工的地质景观,让人赞叹不已(资料图 图源网络) 作为一种形成于侏罗纪白垩纪时期特殊自然景点,丹霞地貌是活化石一般的存在。 但就在最近,一队人堂而皇之的踩在了七彩丹霞未开放地区,并大放厥词:“不是说踩一脚要60年才能恢复,我们不知道踩了多少,我还弄了些沙子。” 对他们而言,这只是一次另类的探险,而对七彩丹霞地貌,是一种彻底的损坏。人与自然需要的不是互相损毁,互相报复,而是相互尊重,和谐共处。 我们在很长时间里,曾经担当过自然界的主人,对资源无止境的开发,对自然无止境的索取,对环境无休止的破坏。 我们以为我们主宰了自然,但渐渐地,我们发现自然开始对我们展开了报复。酸雨连绵,山洪横流,沙暴纵横,灾害频发,自然用它独特的手段对我们展开了报复。 人类认识到了错误,开始保护环境:退耕还林,植树种草,节能减排。自然也以其独特的方式回馈了我们。 教育孩子们植树,亲近大自然(资料图 图源网络) 之所以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因为我们与自然万物都有着共同的来源。 张载主张“民胞物与”,民为同胞,物为同辈,二程讲“理一分殊”,既然人与物都源自共同的天,那么从根本上来讲,人与物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虽然人与物在本质上是平等的的,但人与物却不完全相同,这是因为人与物有着各自不同的生存方式。 面对不同的方式,我们需要的是理解与尊重,而不是强迫认同,强迫接受,违背自然本身的运行轨迹,去对自然进行破坏。 虽然我们是万物之灵,但那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肆意掠夺,放肆破坏。朱子讲:“人为万物之灵,自是与物异,若迷其灵而昏之,则与禽兽何?”若是对自然进行一昧掠夺,我们与禽兽有何异? 万物源于自然,百兽之王也是自然的孩子(资料图 图源网络) 在人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主导人与自然关系的永远是人,而要想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关键也在人。 中庸在千年前给出了我们如何与自然相处的答案:“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真诚对待自然,避免一己私欲对自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坏。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通过互补与协调达到的,是建立在对自然充分尊重的基础之上的。 当我们将自己与自然看作整体时,自然会对我们包容;当我们从一己之私出发时,自然也会对我们排斥。 我们的一举一动,每一个念头都要好好注意,应尊重天地万物,尊重自然。我们不能随性而为,要顺势而为、因势利导。 人类要守护自然,而不是破坏自然(资料图 图源网络) 我们要以人为根本,但不是人主导万物,是人要尊重天地万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