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佛学 > 般若讲堂 >

当代第一比丘尼隆莲法师:世事未必如你所想

http://www.newdu.com 2018-09-05 凤凰网佛教综合 newdu 参加讨论

    编者按:隆莲法师虽身居庙宇,但对如今社会上物欲横流的种种现象还是非常明了的。作为一个一生都在止恶扬善、弘扬人间净土的佛学家,她的内心十分焦虑,因此做了五首诗《未必五首,诃五欲也》。用简单质朴的道理,告诉人们“未必钱多乐便多”,“未必芳菲始是春”,“未必名高位便增”,“未必肥甘便永年”,“未必清闲便是仙”。
    
    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河山一局棋。(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王镝鸣)
    《未必五首,诃五欲也》
    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自招魔。 阮囊何事堪羞涩,富有恒沙是佛陀。
    未必芳菲始是春,枯搓老干见精神。 近来学得平心法,罗刹当前化美人。
    未必名高位便增,泥中曳尾羡庄生。 青山断发成长住,不识人间有转轮。
    未必肥甘便永年,饭蔬饮水乐吾天。 道人自有长生诀,物与民胞即是仙。
    未必清闲便是仙,金仙原是火中莲。 骄阳当午池塘静,映日荷花别样鲜。
    所谓五欲,就是财、色、名、食、睡这种凡人的欲望。
    佛教认为五欲之乐虽有快乐,但不圆满,不究竟,苦乐交杂,暂有还无。因此要想得到真正的快乐,就要“弃世欲而起法欲,轻世乐而重法乐”。
    诃,意即“诃责”。诗末落款是“清时散人”。我猜想这个名字大概有两层意思,一是表明她是个生在清朝末年的人;二是表明她如今处在一个清明的时代。
    她让学生们把这五首诗复印后广为散发,目的就是劝众生,不要被太多的欲望淹没了,那样并不快乐。
    这五首“未必”后来深得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的赏识,他老人家亲自将诗书写下来,发表在《佛教文化》杂志上。
    隆莲法师简介:(1909~2006),四川尼众佛学院倡办者、首任院长,被尊称巴蜀才女、中国当代第一比丘尼,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政协委员、常委;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副会长等职。
    (本文摘自裘山山著《隆莲法师传》)
    
    欢迎关注凤凰网佛教官方微信公众号 “觉悟号”,做智慧的传播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