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江 现实中,有的人生来气质就清明浑厚,有的生来就戾气颇重。 曹丕认为先天的“气”是不可改变的,即人的个性是天注定的(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都是先天的原因,也是实际存在的区别。人们后天的学习教育,正是要变化气质,虽然这很困难。如孟子讲性善,不说先天的气禀如何,只说“人皆可以为尧舜”。 这是鼓励人们通过后天的努力,去纠正改善先天的不足,而不是任由气质的自然发展。如果能够勇猛直前,工夫做到了,气禀的偏差自然能够消除。所以说我们本性既善,却不能如圣贤一样,因为被这气禀所误导。 观京剧《霸王别姬》,深感项羽之败,实在是其气质所决定的悲剧命运。 韩信贴下榜文,辱骂项羽,这本是韩信诱兵之计,恐项羽按兵不动,故尔出此狂言,以激怒其出兵。 项羽考虑的却是:“想孤纵横天下,未尝一日受辱;今被匹夫辱骂,若按兵不动,岂不被诸侯耻笑?”这分明是计,大臣也曾劝阻只可深沟高垒,暂不出兵,项羽却丝毫听不进去。 项羽只会匹夫之勇,不懂深谋远虑(资料图 图源网络) 汉营诈降而来的李左车鼓动出兵,符合项羽心意就欣然接受。一味按照自己心意行动,只听从符合自己心意的意见,这等于就将众人的智慧视之不顾了。 出兵之时,狂风折断纛旗,战马声嘶,本来这就是不祥之兆,项羽还颇自负地给自己找理由说:“纣以甲子而亡,武王以甲子而兴;何验于彼而不验于此!想这旗折马吼,与行军何干?” 项羽所言看似有理明智,不信天命信人力。可项羽信人力只是相信他自己而已,众将和虞姬的劝谏丝毫不入心中。前面出兵已然是失策,现在依旧在错误的道路上坚持不改,盲目自信,理由越充分,陷的也就越深。 楚汉交战,李左车前来劝项羽归降刘邦:“大王!汉室当兴,楚国当灭。大王已入牢笼,何不趁此归降!为臣愿做引见之人。大王三思。” 项羽心胸狭窄,容不得天下(资料图 图源网络) 本来此次出兵就是受了李左车蛊惑,已经对他恨之入骨,一见仇人分外眼红:“匹夫!引诱孤家兴兵至此,恨不得将你碎尸万段,方消孤家心头之恨。”不顾诱兵之计,追杀入山,造成四面楚歌的困境。 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说项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可以说项羽至死也没有明白自己失败的真正原因。太史公认为项羽把原因归结到天命而非人事是错误的,其实只就其性格气质而言,的确可说是“天亡我”。 项羽只知奋其私智而不听众言,以一人之力攻战天下,岂不是糊涂透顶。 人们总是习惯于把自身的弱点与成败归结于气禀。 如果气禀偏向于刚强,则一味刚暴;气禀偏向于柔弱,就一味柔弱。从不知道去体察自身气禀的偏差之处,只是得过且过,昏昏度日,怎能不受其害,必须要用力用功去克治,使气禀归于中正平和之境才行。 我们不能以自己性格不好为借口,对他人造成麻烦(资料图 图源网络) 所以周敦颐说:“性者,刚柔善恶中而已。故圣人立教,俾人自易其恶,自至其中而止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