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光 这些天各大高校陆续开学。 开学了,学校食堂开始人满为患(资料图 图源网络) 大一新生之中,00后成为主力。 这批脱颖而出的少年,此时可谓意气风发,自信满满。而他们的父母,很多不远千里送子入校,买被、铺床,扫地、擦窗,巴不得为孩子把一切都安排的妥妥当当。 但我窃以为这批孩子此时最需要的,不是这种溺爱,而是要有人帮助他们尽快丢掉那貌似自信的虚荣心。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吧。西汉著名学者刘向的儿子刘歆因才华出众,被任命为黄门侍郎,得以接近皇帝,可谓少年得志。 这个时候,身为父亲的刘向,专门给儿子写了一封信,在这封书信中,刘向一开始便严肃告诫儿子不要疏忽,然后又引用大儒董仲舒的名言来告诉儿子祸福相依、悲喜相伴的道理。其云: 董生有云:“吊者在门,贺者在闾。”言有忧则恐惧敬事,敬事则必有善功而福至也。又云:“贺者在门,吊者在闾。”言受福则骄奢,骄奢则祸至,故吊随而来。 汉儒重视师法、家法,以五经为核心,重视家庭教育(资料图 图源网络) 刘向举了齐顷公的例子来作说明。齐顷公初继位时,凭借着齐国霸主地位的余威,作威作福,侮辱诸侯,嘲笑了晋国大臣郤克的跛脚。 很快,郤克率领大军,在鞍地打败齐国,齐顷公差点成为了俘虏。此即所谓的“贺者在门吊者在闾”。 经此一败,齐顷公吸取了教训,废弃猎苑,减轻赋敛,赈济孤寡,存问病残,输尽积蓄,以救百姓,于是国富民安,对内受到百姓爱戴,对外得到诸侯尊敬。 此即所谓“吊者在门,贺者在闾”也。解释完董仲舒的两句话之后,刘向最后意味深长的对儿子刘歆说:“今若年少,得黄门侍郞,要显处也。新拜,皆谢贵人叩头。谨战战栗栗,乃可必免。” 高处不胜寒,权力越大,越要小心(资料图 图源网络) 大概的意思是说,孩子你如今虽然官拜黄门侍郎,身处显要之职,但无必要戒骄戒躁,对长辈贵人仍要以礼相待。潜虚精神,如此才能免于灾难。 让我们回到00后这批新生身上,他们中有的考上名牌大学,与刘歆官拜黄门侍郎类似。 但正如董仲舒所说,贺者在门,吊者在闾。今日之成功,只代表昨日之努力;但今日之骄傲意满,很有可能意味着明日之失败。刘向告诫儿子刘歆要战战栗栗,今日之父母,难道就只能为孩子做点铺床扫地的杂物吗? 据我所知,许多新生入学之后遇到的最大问题,不是衣食住行,而是巨大的心理落差。 他们中的很多人,在进入大学之后,难免由原先的天之骄子而“泯然众人矣”,心里一下子接受不了,于是便食不知味、睡不安寝,各种问题便随之而来。 心理落差源自攀比,要做到“和而不同”很重要(资料图 图源网络) 因此,若是能在他们开学之时就能懂得“贺者在门,吊者在闾”的道理,做到刘向所说的“战战栗栗”,或许他们的落差就会小很多,问题也就会少一些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