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格物致知 >

寒蝉暂寂寞 蟋蟀鸣自恣:蟋蟀 你为何而鸣?

http://www.newdu.com 2018-09-13 腾讯儒学 姚海涛 参加讨论

    文/姚海涛
    万物各有时,蟋蟀以秋鸣。秋天最具代表性的鸣虫非蟋蟀莫数。
    
    少年不解客中愁,砌下寻来斗过秋。今夜雨窗听不得,声声浑欲白人头。(资料图 图源网络)
    “秋”字在甲骨文中的写法就是活脱脱一只蟋蟀的造型。甚至连“秋”字的发音也是模拟蟋蟀鸣叫而来。可见,秋天与蟋蟀的缘分着实深厚。
    蟋蟀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将军虫、秋虫等。这是一种古老的昆虫,分布地域极广,据研究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蟋蟀利用翅膀的张合、摩擦、振动而发出悦耳的声响。
    伴随着渐凉的秋风、愈浓的秋意,它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鸣叫。这声音自远古而来,亘古未断,这叫声是那样的熟悉,简约的弦音与节奏并不显得单调,而是自成风雅之高格、天籁之妙韵。
    你听,到处都有它的鸣叫。它鸣叫在夜晚的田野里、草丛中、老家堂屋的墙缝里,它还鸣叫在《诗经·唐风》里、历代蟋蟀诗句中。
    蟋蟀,你为何而鸣?
    《唐风》里的那只蟋蟀趁著夜色从野外迁到了堂屋内。它暂时远离了寒冷,所以它很欢快地叫着。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属金,主刑,肃杀万物(资料图 图源网络)
    那只蟋蟀不断地提醒着屋内的人时光匆匆、岁不我与,警示着贤良之士在欢乐之时也不要忘记自己所承担的正业,告诫人们不要只顾眼前的安乐,而是要有长远的忧患意识。
    蟋蟀的声鸣萦绕于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自然有劝人勤勉、催人向上之意。
    凉风乍起之时,正是古人准备寒衣之日。蟋蟀之所以有个别名叫促织,意在提醒妇人们要抓紧时间织布做衣了。所以民间有“促织鸣、懒妇惊”的说法。看来这叫声还真有“催刀尺”的效果呢。
    在寂静而爽朗的秋夜,坐在庭院的台阶上,远离白昼的喧嚣,就这样静静地看着天上的月亮,静静地聆听著蟋蟀的金石之音,不也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吗?
    风前以虚呜,蟋蟀最多怨。在漫漫的秋夜里,在蟋蟀凄清颤抖的哀音里,一帘幽梦客惊起,离人生起故园心。披衣而起,窗外秋雨打芭蕉,屋内异乡人不寐。
    虫声竟夜引乡泪,心曲一首哪堪听!听,它是在面对颓墙而泣,吐露在堂之悲,还是在唱闺怨曲?也不知是何时,雨停了,蟋蟀也不叫了,一方凉月挂在夜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资料图 图源网络)
    斗蟋蟀是一项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蟋蟀由于有好斗的天性与悦耳的吟唱,所以人们将其作为宠物来赏玩。
    人们利用它的领地意识与争夺配偶的意识,引发二虫相搏以取乐。你看,它多像一位斗士,充满了杀机。二虫相遇,一场鏖战自然不可避免。
    斗蟋之风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延于当代。据说唐玄宗李隆基爱好斗蟋蟀,此后斗蟋成为宫中推崇备至的游戏。
    南宋奸相贾似道对斗蟋颇有研究,撰有蟋蟀专著《促织经》,故有“蟋蟀宰相”之称。明宣德帝朱瞻基对蟋蟀也很着迷。
    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的故事背景正是宣德年间,时有“促织瞿瞿叫,宣德皇帝要”的俗语,成就了“蟋蟀皇帝”“促织天子”之名。
    
    蛐蛐是蟋蟀中的一种,古人最爱的游戏之一:斗蛐蛐(资料图 图源网络)
    直至今日,蟋蟀作为一种主要的鸣虫,依然活跃在花鸟虫鱼市场之中,成为人们赏玩的宠物。
    你听,墙根的那只蟋蟀还在鸣个不休,敢问,蟋蟀你为何而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