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治国 我画中国画是一种享受。这种享受既是形式美感的,也是艺术哲理的。在艺术作品的阅读中,这两种享受相互交织在一起,彼此难以割舍,因为艺术创造中的形式美感的后面,有绘画艺术哲理性的思考,即使追求纯形式美感的艺术也不例外。不过,我不是追求纯形式美感的艺术家,我的作品也饱含着来自客观自然的勃勃生机。 ![]() 戴治国作品 中国山水画,特别是泼墨泼彩的绘画,引进西方色彩的影响也很大。但我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具有的中国悠久文化艺术传统积累,经过不断的实践,逐渐赋予中国画种的新特色。而使中国彩墨绘画发出耀眼光辉的,是中国传统美学体系中写意观念在实践中的探索成果。由写意理念申引出来“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也为新时代艺术家们所关注、所实践。它深刻的反映了新时代的艺术创作与欣赏的一些原理,反映了艺术家主体与自然客观,与创造对象,与受众的某些辩证关系。一切绘画艺术创造本身,都免不了,而是艺术家们为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所做的一种自觉追求。我也是在意象创造性上有着表现的艺术家。 ![]() ![]() ![]() ![]() 戴治国作品 我和许多新时代的艺术家一样,是从写实具象的路子走上中国画坛的,我早期偏于写实的冰雪山水画,颇有个性特色,颇有情致的神韵,受到画界的好评。但我不满足于此,2000年起,我开始探索尝试,中国传统绘画的泼墨泼彩。,逐渐吸纳抽象因素,摆脱客观物相的束缚,转而更注重感觉、印象、泼墨、泼彩,走向创新的途径宽阔,中国山水画要有意境、有神韵,自由发展空间很大,一副好的作品,若能在墨彩形成了流动之势,色彩流动中呈现出鱼子纹、冰裂纹、鱼片纹、乱麻纹、蜂巢纹、鬼面纹、牛毛纹、流勾纹、渔网纹等。这些纹路能在一副作品中呈现出来大自然的美观。但我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具有的悠久艺术文化传统积累,经过不断的实践,逐渐赋予这一泼墨泼彩画种以新奇的特色。而使中国的彩墨绘画发出新的耀眼光辉的,这是中国美学体系中大胆用笔、用墨、用彩、用水观念在实践中的探索成果。同道老画家们看了我的作品后评说“这种画只见山势险峻雄伟,峡谷幽深万仞深涧,无限神秘,有股清冽之气,画中呈现出自然纹路,妙不可言,说这样的作品是精品、妙品、神品也不过分。 我对泼墨泼彩画来说,只要对现实体验和思考的过程中产生的内心感情,心内冲动驱使我做出每幅作品都有新的尝试和创意。此外,我新的创作欲望之所以产生,由于我对艺术新时代感的理解和对传统泼墨的迷恋。泼墨画就其表现性能来说,掌握纸、把握墨、取五彩、引水来。机智的掌握其中的度法,在熟练掌握泼墨、泼彩、泼水的流动技艺的过程中,善于探究艺术奥秘和自然界奥秘,然而我把目光转向传统水墨画中和写意中吸收营养。与此同时,我关注中西方新时代艺术潮流,要有所借鉴。积累经验,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修养,在我的创作中不断有新体现,形成我独特的艺术新面貌。我可以明显的让大家看到作品没有雕琢的痕迹。这是我人生的追求一种境界,也是我心灵与自然交融的一种神秘的境界。 ![]() 戴治国作品 对我个人来说,有两种品质实乃可贵,一是创造性的新思维,二是诚实的劳动态度。我具备这两种心态,为祖国、为人民创造出更新、更美的作品。 作者简介: 戴治国,初名陈新豫,别署聚宝堂主、八方居士、岑南山人、三千古玉富翁,1947年出生于广东省阳山县。1964年参加工作后,研读了《中国绘画史》《中国美术史》《历代绘画明珠汇编》《中国绘画研究》《芥子园画传》《马壹画宝》《中国书法史》《书法创作论》及文学、哲学、心理学等书籍。先后临摹上千幅唐、宋、元、明、清的名人字画和篆刻。书法临学钟繇、张之、二王、张旭、怀素等。多次写生,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收集奇山、奇水、奇峰为素材。 计有上百幅作品被美国、新加坡、泰国等有关机构及安徽省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曾荣获中国当代中老年书画作品大奖赛、“避暑山庄杯”全国书画大赛、“李自成杯”书画大赛、第四届“桃花源杯”书画大赛、新世纪首届中国书画艺术精品大展、中国中老年诗书画艺术大赛、中国艺术博览会金奖银奖等。 一级书画师、中国微型画艺术家。安徽省书画艺术研究社副社长兼秘书长、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曾被《纪念苏东坡逝世900周年全国书画大展精品博览》《当代书画艺术家作品名录》《著名书画家精品集》《中国中老年诗书画艺术大典》等图书收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