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琴友还不知道《墨子悲丝》的典故吧? 春秋战国,诸侯纷争,弱肉强食,以暴凌寡,百姓疾苦不堪。 有一回,墨子见人染丝,感慨于“(丝)染了青颜料就变成青色,染了黄颜料就变成黄色。染料不同,丝的颜色也跟著变化。”联想人生何尝不是如此,而国家随人事而兴衰,社会随风俗而浮沉……于是,引发了他对社会人生的深沉思考。 ![]() 他认为,不但丝会很容易地被染成各种颜色,一国之君也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无论是“功名蔽天地”的“仁义显人”,还是“为天下谬”的“不义辱人”,无不是外来的影响所致。“士”也不例外,如果所交的朋友都爱好仁义,都淳朴谨慎,慑于法纪,那么他的家道就日益兴盛,身体日益平安,名声日益光耀;如果所交朋友都不安分守己,结党营私,那么他的家道就日益衰落,身体日益危险,名声日益降低……交友不慎,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因此,墨子发出了“故染不可不慎也”的 感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