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柯嘉 不久前,央视的“开学第一课”因出现众多“花美男”,而受到广大家长与学生的调侃,而有关男子气概的话题也一时被推到风口浪尖。 在韩剧和花美男的影响下,国人的阳刚之气有所减弱(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不禁让人想到湖南台的真人秀节目— —《真正男子汉》。它将在公众面前光鲜亮丽的明星们送到军营进行磨炼,体会真正的部队生活。在还原真实的军营生活的同时,也展现了军人的不凡风采。 节目一经播出备受好评,因其所传递出的是“正能量”,诸如“勇气、血性、团结、责任”等等。这些被看作是男性身上的优秀品质,也是广大女性所喜爱和追求的男性特质。 军人相比于舞台上耀眼的明星,少了光环,却多了能量。相比于花美男们直接传递出的追求高人气和精致外表,他们拥有的则是严苛的训练和持续不断的摸爬滚打。 可这“不完美”的一切,却使得他们更加伟大。因为国人在传统文化深刻熏陶下的对男子气概的判定,从来都不是以外表为标准,而是看重一个人的品行。 男子,自古被视作是力量的象征,担负着保家卫国的责任,因此人们更希望他们展现出阳刚的一面。尤其是对于处在发育成长阶段的青少年而言,他们的三观还不完善,需要正确的引导才能避免在思想上误入歧途,因此家长们的担心不无道理。 以“明星”为榜样会显得过于浮躁虚荣,而不合时宜。孩子们需要的是立志高远,以天下为己任。他们是被希望能够像鸿鹄一样飞翔于青天之上,而不是像燕雀一样游离于蓬蒿之间。 居高身自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资料图 图源网络) 因此,家长们的不满,其实并不是外貌装扮的问题,而是教育选择的问题。 在古代社会中,人们也格外注重男子气概的养成,他们称男子之中优异者为“大丈夫”。关于“大丈夫”,古人们赋予了他很多美好的品质特征。 孟子曾对“大丈夫”下了明确的定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这和孔子的“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有异曲同工之理。 即为“大丈夫者”,不因境遇而改变自己的处世原则,是个有坚定信念的人。明代哲学家吕坤也曾说:“大丈夫不怕人,只怕理。”“大丈夫”坚守真理,他的内心将无比强大,行为也必将正直无私。 晚明学者孙夏峰则说“:大丈夫不怕祸,只怕愧。”所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大丈夫”者,其不为私心而为公利,终身守护的无非是自己的“良知”。只有这样,才得真正的安心。 而我们所希望培养的,也正是这样的少年。他们也许没有巨大的成就,但始终有一颗坚定勇敢的心,始终坚守着真善美的信念。这样的人是构建温暖和谐的社会的基础。他们是普通的,却也有自己对于社会的贡献。 我们生活在大城市里,每个人都是建设大城市的一砖一瓦,奉献自己的力量(资料图 图源网络) 他们会懂得在公共场合保持文明言行,并带动身边的人遵守社会规范,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他们愿意伸出援手····· 十二岁拜相的甘罗,以一己之力平息两国之争;中国历史上第一代战斗机飞行员,牺牲于蓝天,为国而死,平均年龄23岁;汶川地震时救人的少年英雄小林浩······ 一桩桩,一件件,表明“大丈夫”是不分年龄的。有志气者,皆为大丈夫。 “大丈夫”与性别也没有必然联系,女子也可被称为大丈夫。 《吴越春秋》中记载:伍子胥从楚国逃出,被河阻拦,有一女子前来助其过河。见其饥饿,便要去为其觅食。伍子胥却对她心生怀疑。女子大义之至,在送走他后,自己跳入一船,没入河中,言为:“女子亦为忠信之友,可死而不移。” 世人称之为“女丈夫”。有这样坚毅与信义,的确是“大丈夫”所为。还有花木兰、梁红玉等等。她们投身于男子为主的事业,做出骄人的成绩。气度胸襟才能,丝毫不逊于男子,为国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亦为世人所仰慕。 花木兰替父从军,巾帼不让须眉(资料图 图源网络) 事实上,古人对“大丈夫”的描述,实为鼓励人们朝一个理想的人格去努力。而今人说“男子气概”,也是希冀少男少女们能够秉持先贤远志,成为“君子”,成为“大丈夫”,在社会之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