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吕方舟 《庄子·知北游》曰:“通天下一气耳”,此气实为“气”,乃是先天元气,化生万物而充斥天地,又名无极。“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先天元气化生阴阳二气,阴阳之间相互运动,如周敦颐《太极图说》所言:“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此即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理。天地之间,万物皆由此而来,人亦是如此。此为中国传统的基本世界观,也是道医、中医学的基本生命观和生理基础。 濂溪书院(资料图) 在我国传统医学里,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核心基础的生命体。传统医学的生理学部分,即是以五脏为中心的学问,认为五脏与六腑互为表里,六腑配合五脏完成各自的生理功能,此外生理物质基础气、血、津、液、精也分藏于五脏,在五脏中化生;人之五体筋、脉、肉、皮、骨也通过经络与五脏相连,受五脏之气血营养。因此,就养生角度而言,对五脏进行养护,减少五脏系统的疾病,即能防范大部分内科疾病。 “人体一太极”,五脏也有相应的阴阳属性,了解相应的阴阳特点,才能更好地进行保养。但是,对于五脏的阴阳分属,向来有多种说法。有认为脏为阴,腑为阳,因此五脏皆属于阴,而根据部位不同有阴中之阳、阴中之阴的区别。也有认为,心肺居于上,属阳;肝肾居于下,属阴。 笔者认为,既然生命乃元气运转化生而成,那么判断五脏的属性,从一气运转角度更为合适。阳气初生,司升发者肝木,故肝属阳,阳气初生尚稚嫩,故为少阳。阳气渐生渐长,木气转火气,至心时光明正大,乃阳气之隆盛,故为老阳。阳盛极而转阴,由肺司敛降,故为肺为阴,属少阴。肾属寒水,闭藏阳气,使之得以濡养,是为老阴。此为“一生二”,如太极图之阴阳。那么“三”者何在?在太极图中间“S”曲线,在人体乃是脾土。三者,阴阳交汇融合之处,有阴有阳,方能化生万物,一如人体之脾胃,无数水谷进于此,无数气血由此化生,故脾胃为三,阴阳混合之处。 人体一太极(资料图) 太极浑圆,运转不停,若有一处运转不畅,气血不足或太过,则横生别枝,导致气血不调、百病丛生。因此,人之保健,关键在于时时心中存有这么一幅太极图,反观审查自身五脏之气,判断生理状态是否理想,在此宏观把握之下,选择具体的方法时时调整。下面我们就来谈谈五脏的理想的生理功能状态应是如何。 一、肝贵达 肝气以达为贵。“达”者有两层含义,一是疏达。肝司疏泄,主一身气机疏布,人体诸气是否通畅,全在于此,因此肝的生理功能,在于气机疏达。“肝之性,喜升而恶降,喜散而恶敛”(《读医随笔》)。肝气条达则有助于其他脏腑功能的正常发挥,同时,肝气条达也与其他脏腑功能正常有关。各脏腑功能失常,以及外感内伤,诸般抑郁,都可导致肝气不畅,失其疏泄功能,从而引发疾病。“肝木性升散,不受遏郁,郁则经气逆,为嗳,为胀,为呕吐,为暴怒胁痛,为胸满不食,为飧泄,为疝,皆肝气横决也”(《类证治裁》)。因此说“治肝之法当以散为补,散者即升发条达之也”(《医学衷中参西录·治肝病治法》)。 肝主木,宜发散(资料图) “达”的另一层含义,在于“到达”,到达者,止也,既到目的地,就当停止,不用多行。我们选用“达”字而不用“通”字来概括肝的生理状态,就在于肝不仅仅要疏泄,还要疏泄得恰到好处。倘若肝气太过,上下冲逆,则为肝风、肝火,反成病态。肝藏血,体阴而用阳,肝血充足,则能养肝气使其升发有源,同时又能敛之、柔之、润之,使之疏达而不太过。肝疏泄功能正常,有赖于肝血的充足。 因此,养肝就要在“达”字上下功夫。一方面要让气顺,气顺又在于情志舒畅和养成运动习惯——前者是在心理层面顺气,后者是在形体方面顺气。人生在世,不可能时时顺心如意,忍气吞声受委屈的事儿不可避免,但主动调控、发泄情绪就会好受许多。诸事烦恼,可以及时找朋友亲戚聊天吐槽;或者培养一个自己喜欢的爱好,沉浸其中,转换情绪;或于海边山林,大喊发泄,都是可以的。但多数人是一边受着气,一边又憋着不发泄,希望时间久了会慢慢淡化,结果负面情绪越积越多,最终伤及身心。这些问题其实本可以避免,关键在于要有意识地主动进行调控。动以顺气,静以养阴,肝之保养还要于“静”处用功。养成早睡的好习惯,关注睡眠质量,少吃辛辣煎炸食品及过量饮酒,以养肝血、降肝火。 早睡早起(资料图) 二、心贵宁 中医学认为,心主血脉、主神志。《灵兰秘典论》指出,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由此可知,心之所以被称为君主之官,是因为其有主神志这项生理功能,而神志者,虽杳杳不可见,但却能影响其余各脏腑、精气血津液的功能发挥,所谓“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主不明则十二官危”(《素问·灵兰秘典论第八》)是也。自古明君治国,“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而无不为”,选贤任能,使百官各司其职,垂拱而治天下。君主若是昏庸,耽于酒色畋伐而废国事,则百官混乱,腐败四起,国之不国。心为君主之官,其生理功能亦有此特性,心气以“宁”为贵。 宁,即安宁,功能正常且无所偏颇。圣人治国,无为而无不为,心的最佳生理功能状态在于“不虚”“不实”,“不虚”,即有充足的物质基础,“不实”,即各项功能值在正常范围内,不亢进。“重为轻根,躁为静君”“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有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心的生理功能才能正常发挥,进而完成“主神志”的功能,从而协调各脏腑之间的关系;神志安宁,也就意味着心的各项生理功能正常。与其说“让心的生理功能更好地发挥”倒不如说“让心的生理功能正常地发挥”。有着充足的物质基础而不过度地发挥其功能,这是一种“厚积薄发”“宁静致远”的状态。 忙碌的现代社会(资料图) 养心之安宁莫过于少事,但如今社会,瞬息万变,生活中颇有身不由己之时,因此少事不一定能做到。少事不得,可以尽量做到“神凝”,即在每个当下将注意力集中于一件事情上。少事则神不操劳,自然最好,但既然做不到,那就尽可能一次只做一件事情,这样持续深入地工作,慢慢地精神也会安宁下来,这样相对而言也不劳神。聚精会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今大家都习惯碎片化地工作生活,同时多线程短平快地处理事情,如此则精神耗散,动荡不宁,最耗心神。现代人喜欢动不动就玩两下手机,哪怕没内容也要看一看,一小时之内有半小时的时间是被分散掉的,似这般行为,不仅浪费时间,亦有损心神,需得有意提醒,注意控制。 未完待续…… (编辑:灵瑾)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吕方舟。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