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柯嘉 近日,一则“中国游客在瑞典遭遇警察暴力执法”的新闻在网上引发热议。 暴力执法,是滥用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中国大使馆接连向瑞典政府发出抗议,要求对执法警察进行处理。事情的起因,是曾先生一家提前到达预定酒店,而酒店无法立刻安排他们入住。 当时天气恶劣,因此暂未找到新住所的曾先生一家,想呆在酒店大堂等候。但他们未与酒店协商一致,曾先生及其父母遭到了强硬驱逐— —被警察从酒店抬出。 而后一家人情绪激动,开始在马路上大叫。警察又将一家人“扔”至墓地过夜。此事一出,网民的态度参差不齐。有极大部分网民认为此事的责任在曾先生,也有人认为这是瑞典警察有意的施暴。 其实,争论的焦点无非有二。一是情与法的冲突。支持瑞典警方的网友多在说,社会自有其规则,无论何时,都不可突破。因而酒店逐客是其应有的权利,而曾先生妨碍了酒店行使正当权利,就应该受到制裁。 但相反地,支持曾先生的网民却认为,“法不外乎人情”,这也是中国的传统观念。曾先生一家作为远道而来的游客,在陌生的地方陷入困境,作为“主人”的酒店和承担有社会责任的警察却拒绝提供帮助,的确令人寒心。这才导致了之后的闹剧。 出国旅游,遭到无礼对待,要有维权意识(资料图 图源网络) 第二是处罚是否公平。即当面对同样的处境与行为时,瑞典警方是否也会采取同样的行为去对待其他国家的游客,还是仅仅针对中国游客才有此行径。 所谓“不患寡而不患不均”,“区别对待”是人最不能接受的,也是公正的国家制度中应该杜绝的。中国大使馆抗议的,正是瑞典警察在同一情况下,并不会如此粗暴的对待瑞典公民,如今却这样对待中国游客。 因此,如果当事的警察确实对中国游客存在歧视,那他对曾先生一家所做出的的处罚也必然是有失公允的,自然也应受到惩治。 近年来,随着交通和经济的发展,中国人出境游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而当中国人走出国境,便难免遭遇文化的冲突。 因为钱包的富足似乎并不能带来绝对的尊重。世界各国对华人的歧视还是屡见不鲜。因此当我们在国外旅行,要更加注重个人言行,也要留心保护自身权益。当遇见突发状况,要保持镇定与理性,选择正规途径进行求助。 在国外,要有法律意识,不能用中国的人情来理解外国人的行为(资料图 图源网络) 当今的世界,首先是以人为本的。尤其是号称“人权至上”的西方国家之中,不更应做到吗?曾先生一家首先是人,其实才是中国人,因此他们配享人最基础的安全保障的权利。 但深更半夜将人丢进墓地,怎么可能不令人心惊?而如果连最基本的安全感都无法保障,又如何承担起接待外国游客的任务。权利与义务往往是相互依存的,既然享受了游客涌入带来的利益,又如何可以逃避责任呢? 长此以往,定会失信于人,最终殃及自身。 中国文化重视人情,但也并非漠视规则。无论是儒家的礼乐,还是法家的礼法,都在教我们遵守规矩。相比于同时期西方野蛮的自然法,这显然更加文明。而如今一些国人不遵守规则的行为也不是传统思想本身的过错,而是各种现实原因所导致的。 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无论是东方抑或西方,我们似乎忙于经济和政治的一体化,却忽视了从人性深处去培养对所有人的关怀,那才是人与人之间建立友好沟通的必需条件。 如今的我们,可能永远无法得知事情全部的真相。但任何漠视人的尊严和生命的行为都应该被禁止。网上诸多谩骂的声音实在令人心寒,因为我们并不了解新闻中的一家人,不了解他们当时的处境,不能感受他们的心情,更不知道他们的为人。 对这些新闻事件,少一些口水仗和谩骂,多一些体贴关怀(资料图 图源网络) 而人的情绪在面对危机之时难免会爆发,这是极为正常的。因此中国的古圣贤才教我们:“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只有达到“中和”,我们才算控制住了自己的心性,才能成就君子人格。 对于一般人而言,这是需要不断努力的。所谓“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我们也需要对此给予一些时间和理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