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恒客体”所满足的两个原理中可以看出,若没有和其他永恒客体相互关联,“永恒客体”无法展示出其特殊性,也就是不能成为其本身。同样实际事态将永恒客体的无限领域都集中在其有限的样态之中。它也同样表明自身是一个过程,若没有将自身置于和其他的事态里,它也不能成为自身。对于任何一个事态而言,当它从其它事态发出时,其它事态便成为了其的过去。而由于过去的影响或被其全部决定,该事态在过去的条件下展示出现在的本质。而该事态中的未来成为了其的一个未定态。由于该未来中被包涵在事态内,包容着不存在和存在的部分决定态。同时与其过去、现在存在一定的时-空关联,这种未来便作为不存在而综合在该事态中。若该事态过渡到与其具有确定的时-空关系的另一种个体化中去,在这儿不存在便变成了存在。例如上例的数字7事态,与数字6事态或8事态等等具有差别,它的明显特征为7的不同。而7从数字事态中发出,其它的数字变成了7的过去。而与此同时7成为了事态7的典型标志。而7的未来则包涵着不存在和存在的可能。7事态要直接变成14事态是不存在的。但是若由于其他数字的影响或被其他数字决定,14事态和7事态具有确定的时空关系。这样原本7事态变成14事态便从不存在成为了存在。 “永恒客体像这样骤然被综合在一个事态之中,便是把永恒领域的分析性质包涵在实际性中。”[1]这种在实际事态外的永恒关联性扩张,将全部永恒关联性包含到每一个事态中去了。正是这种把某种意义下不存在的东西作为积极的因素包涵到它本身的达成态中的过程。这便是谬论、真理、艺术、伦理和宗教的根源。 四、“上帝已死” 形而上学的核心思想即:在宇宙万物之上一切现象之外有一个终极的实在,支配着自然界的一切。世间万事万物都是这个永恒、终极的本体派生出来的产物。“亚里士多德发现要完成他的形而上学就必须引入第一推动力——上帝,其它希腊式的神都是从属的形而上学的实有,完全处于自然之内。”[1]在古代,上帝被认为主宰,一切善恶的根源。“怀特海也搬出了一位上帝来统摄永恒客体,并以此来诱惑并包容宇宙的创造性演化。”[4]但怀特海认为“我们所能进一步知道的关于上帝的东西都必须在特殊经验的领域中寻找,因而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1]每个人对于上帝的认知不一样,其名称也有很大不同。就一件事件实际过程,永恒可能性使得它本来会形成其他情况,但却变成了这种实际过程,这种限制便为价值所付出代价,如果没有先行的价值标准来决定呈现达成态前的东西如何取舍,就不可能有价值。因此价值中就应该有一种先行的限制导入矛盾、等级和对立。故上帝应该被认为是一种限制,其本性是把善恶分开。 “思想的复制品顶多不过像是假面戏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而已。人们对古代可能有所理解,但古代和现代对于同一刺激的反应却是不同的。”[1]怀特海的字里行间充斥着相对论和哲学的思想,其对一样命题的解释也是恰到好处,并没有给予定论。就如同他本人将笛卡尔和詹姆士并列看待一般。怀特海认为他们开创了一个世纪,却并没有用一个结论来结束一个世纪,这样的功绩是伟大的。他本人也致力于科学、宗教和哲学的协调发展,而不是盲目排斥。“从宏观宇宙机体到微观“现实事态”,从终极活动“创造性”到产生新颖性和超越性的“永恒客体”,机体宇宙论为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一种形而上学的说明。”[5]在怀特海的学说中虽然有上帝,但是他的上帝已经成为了一种限制,或者说是一种价值标准,这样便能使得理性在“她的领域建立起来。”作者:陈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