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思想的理论延伸(2)

http://www.newdu.com 2018-10-11 中国论文联盟 佚名 参加讨论
四、《资本论》对异化思想的丰富   
    马克思在《形态》中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并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现实的人的异化。而《资本论》则立足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丰富了产生于《手稿》中的异化思想。   
    1、丰富了异化劳动规定性了理论内涵   
    第一,在工人和他的劳动产品的关系上,马克思对这种异化关系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工人和他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工人不仅失去了对劳动产品的支配权利,而且产品被资本家所控制,成为资本家奴役工人的手段。这样,工人和他们生产的产品之间就有了实质的对抗关系。第二,在工人与劳动本身的关系上,马克思指出劳动者和劳动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不得不暂时放弃自己劳动的使用价值而把他变成劳动力商品去出卖,让渡出自己的私有权给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家消费了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劳动本身和劳动相异化。第三,在人与人的类本质关系上,马克思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造成人與类本质异化的经济根源:剩余价值的生产。在这个过程中,人完全沦为扩大剩余价值生产的工具,丧失了自己的类本性。第四,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资本论》指出每个人的活动是把自己当场维持肉体生存而生产的手段,而且他把别人也当成这样的手段。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被一种与他没有关系的“物”所代替,这种“物”就是他生产的产品。《资本论》立足于《形态》中发现的唯物史观,为《手稿》中的异化现象找到了经济根源并进行了科学的解释。不仅如此,《资本论》还立足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异化进行了分析,这是对早期《手稿》异化思想的全面深化和丰富。   
    2、丰富了异化思想的具体内涵   
    首先,《资本论》对异化劳动的分析已经深入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内部,着重分析了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异化。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是相分离的,生产资料是为资本家所有的,劳动者缺乏生产资料自身无法进行商品生产,只能把劳动的使用价值麦给资本家,这就形成了劳动者和资本家之间的雇佣关系。资本主义生产会维持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用以再生产规模。生产资料作为资本家的不动资本又用以扩大资本主义生产,反过来加深了劳动者与劳动资料的异化。   
    其次,《资本论》指出了剩余价值的生产是造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异化的原因。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生产的超过必要劳动价值的那部分价值,一般被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劳动的价值包含两个方面:必要劳动的价值和剩余劳动的价值。资本家无偿占有者雇佣工人劳动的剩余价值,以资本的形式用以扩大再生产规模,工人就不断的被资本家剥削着剩余价值,沦为生产过程中的机器。由此看来,剩余价值的生产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劳动者和剩余价值的异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异化的原因。   
    再次,《资本论》不仅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异化,还研究了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中的异化。雇佣劳动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离的结果,雇佣关系下劳动者沦为生产过程中的机器,是一种非人化的表现。劳动者把劳动力的使用权卖给资本家,资本家付给劳动者工资,这看似自由和平等。但是雇佣劳动进入到生产过程,购买劳动力使用权的人就成了资本家,劳动者就成了工人,这时候就形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并且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不断加剧二者之间的冲突。   
    五、结论   
    总的来说,虽然马克思早期《手稿》中异化思想具有人本主义的痕迹,但是马克思在创立了唯物史观之后以此为基础不断完善异化思想。在后期《资本论》中达到了完善。虽然,马克思在后期的著作中很少提“异化”,但是异化思想并非不重要了,而是马克思借助唯物史观对经济的研究更加深化,他立足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给异化思想更深刻的经济论证,为其注入了科学的丰富内涵。可见,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始于《手稿》,但是随着其哲学基本立场的转化呈现出复杂的演变过程,也正是如此,异化理论在《资本论》中获得其现实性和丰富性。这个过程并非是两个马克思的对立,正是马克思对以往异化思想的超越,也是《手稿》中异化思想的理论延伸。作者:赵越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