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争鸣 >

文化创新重在人才培育

http://www.newdu.com 2018-10-11 光明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原标题:文化创新重在人才培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同一座宝藏,一旦探秘其中,就会终生受用。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赋予中华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使之成为我们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的确,每每提起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触及那无数璀璨的文化瑰宝,我们始终为拥有如此久远的千年传承而感到分外自豪。可是,我们又是否曾驻足思考,如何才能让优秀文化的接力棒通过我们这一代人稳稳传递到下一代人手上?
    不妨把目光落在三晋大地上,这里是中国地方文化特色最浓厚的地区之一,历史文化脉络清晰、框架完整,文明进程从未间断。因其完整性、先进性以及艺术性,山西文化对于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风俗、习惯等人文性格特征发挥了重要作用。山西的戏曲、民歌、民间舞蹈及书画美术,大家更是耳熟能详。不过,近些年来,山西也经历着一场文化上的蜕变与重生。这片土地上,人才缺失曾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老大难,艺术创作各环节中高端人才的匮乏和文化传承人才的青黄不接令人烦恼不已,当地历来保有的文化辐射力正被迫削弱,特色文化可能遭遇断层。不过也正所谓穷则思变,难题最终倒逼山西立足本省实际推出了“文化晋军人才工程”。
    厚重的文化基因,记录着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思想、文化和历史,如果文化人才匮乏,还有谁会去文化长河上下求索?假使失却了对本民族文化基因的追寻探索,那与丧失了文化传承的民族又有何异?倘若文化“失源”,则民族必有文化抑郁与惶惑,又如何以健康包容的心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深刻认识文化人才重要性的同时,我们还必须要正视一个事实。不少地区在开展人才引进或评选之时,往往只注重能够带来可见经济效益或者直接助推经济产业发展的理工科专家人才,而往往对一些非物质文化传承者选择消极淡漠抑或将其摆在较低的位置。不可否认,科技产业专家人才对社会经济带来正向影响至关重要,但是文化人才为社会带来厚实底蕴的溢出效应却不可忽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这一切的指向都是更加重视文化人才并将文化人才培养提上重要日程,让文化传承后继有人。
    真正将文化人才培养落到实处无疑应当多方施策,特别是从人才工程体系化建设方面多多着墨。以山西省出台的《文化晋军人才工程实施意见》为例,引进、激励、培养“三位一体”的政策,改变传统的人才选拔视野,将非公有制组织等领域文化人才纳入培养选拔的范围;立足文化艺术人才实际,更加注重以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人才,减少对学历、身份、地域等方面限制,这一系列措施给了我们一个客观而又实际的参考实例。
    站在全局层面,我们要积极用好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特别是其中提到的“科学评价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人才”,建立健全文化艺术人才评价体系。除此之外,既要深度挖掘国家“千人计划”文化艺术人才项目等重大人才工程的作用,着力引进、培养各类文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也要进一步推进文化艺术领域职称制度改革,完善文化艺术专业职称政策体系,还要加大人才培养资金投入力度,特别是对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提供文化工作者专项资金扶持。
    文化属于每一个时代,更属于这个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更需要我们引进和培育更多的文化人才让中华文化久远流传,助推“中国号巨轮”长风破浪济沧海!
    (作者:蒋妥,系浙江省温州市委组织部干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