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摹是我们学习中国画的重要方法, 临摹注重于笔墨技法, 是学习国画不可缺少的基本功。 学习山水画的人, 只有通过临摹, 掌握运用笔墨的基本技法,才能运用于写生之中。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临摹的一些技巧方法。 临摹通常有四个内容: 对临 即面对着别人的画迹或印刷品, 按其作品的笔、墨、设色、章法, 一丝不苟地照样画下来。 初学者, 开始时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 先临一些构图简单的,有了经验后再临复杂的。 对临时也可将一幅画分解开来, 先专画某一部分, 如树、山石,或峰峦等,然后合为全幅。 在临本选择上: 一要“先工后写” 必须从笔墨工整的画迹开始临, 把山、石的结构,材木的穿插弄清楚, 老老实实地学会各种笔法、墨法, 打下扎实的基础。 切不可好高骛远,一开始就学写意山水, 追求所谓笔墨情趣,那会误入歧途的。 二要“由近及远” 根据自己的喜爱、先学近代某一家的作品。 自己喜爱则易有兴趣,时代相近则易接受。 如果能从师学习,有老师当面指点就更好了。 在笔墨技法上,摸到一些门径以后, 再临摹古代名家的画迹。 三要“由专到博” 切忌朝三暮四,浅尝辄止, 以免到头来对哪一家都领会不深。 清代沈宗赛《芥舟学画编》说: “初学时,则必欲求其绝相似, 而几可以乱真者为贵。 盖古人见法处,用意处, 及极用意而若不经意处, 都于临摹时,一一得之干腕下。” 可见要专意于一家,才能学到真本领。 据说张大千临的石涛山水画, 连最有名的鉴赏专家也辨别不出, 被一些博物馆当作石涛真品收藏起来。 但是学画者,也决不能满足于酷似某家, 还需要进千步广泛临摹古今诸名家的作品, 只有广泛吸取营养,才能创造出自己的面貌。 张大千临摹石涛可以乱真, 但他的创作却不象石涛, 正困为他曾经遍临唐、宋各家名画, 下过刻苦的功夫,所以能成为一代大师。 背临 比对临的要求更高一步, 它要求学画者,认真研究原作, 把它的笔墨、章法,一一熟记于心中, 然后背着原作进行摹写。 背临有两个好处: 一是可以避免面对原作依样画葫芦的毛病, 二是可以训练默记的能力, 在脑子里储藏丰富的绘画语言。 正如作文必须熟读许多好文章一样, 学画也要熟记临摹过的名画。 如果有几十幅名画烂熟于胸中, 那么进行创作时 就能熟练地运用各种笔墨、章法了。 意临 即临摹一件作品, 不要求酷似,而是学其一部分, 或取笔法,或取墨法,或取章法, 或取风格,或取意境。 这种临摹的好处是比较自由, 可以摆脱形似上的羁绊,追求神似, 真正把某家的长处融入自己的作品中来。 这种作品,如沈颖《画谨》所说,全在神会, “目意所结,一尘不入。似而不似,不似而似。” 常保留自己的面貌,具有很大的创作成分。 一般是在掌握了一定笔墨功力之后, 才采取意临的方法,它可以长期坚持下去。 即使是很有成就的画家, 也常常要通过意临, 不断吸取前人的精粹以充实自己的创作。 我们在一些前代画家作品中, 可以看见有“法某某笔意”、“拟某某法”的题款, 就是属于这一类。它实际上仍是画家本人风貌。 读画 清代山水画家王原祁说:“临画不如看画。” 这话很有道理。 临画是解决“手”的问题, 读画是解决“眼”的问题。 作画,只有眼高,才能手高。 “眼高手低”这一贬意词,用于学画方面, 应该说是正常现象, 因为学画者如果没有理论水平,没有鉴赏能力, 就不可能提高自己的表现能力。 看一张画, 要能识别它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而且能说出一番道理来: 要做到这点,不下一番功夫是不行的。 所以,多看、多研究前人的作品, 对一个学画者是至为重要的。 只有看得多,才能吸收得多; 鉴赏力高,才能自觉地克服自己的弱点, 使表现方法日趋完美。 即使是初学者, 对画临摹也要先认真研究原作的表现特点, 经过一番思考、体会,再动手画, 千万不能看一点,画一点,盲目照搬。 读画要落到一个“想”字上面, 只有多想才能有所领会,有所获益。 临摹是我们学习山水画必不可少的基本功之一, 通过临摹, 我们可以运用笔墨自然, 在写生当中可以帮助到我们更快的掌握窍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