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搜神记:华夏神灵阳性多样的神灵性格(上)

http://www.newdu.com 2018-10-16 腾讯道学 耳九 参加讨论

    文/耳九
    人与神:道家华夏神仙总论
    中华的神灵不同于其他文化和宗教中的神灵。中华神灵来源多样,具有鲜明的自我个性与大道的德行,有丰富的自身经历和生活,威严但不抗拒人间人伦,而且常有人神往来的诸多故事。
    
    天津杨柳青年画(资料图)
    在华夏与道家的神灵中,神灵是人的深化,而不是与人隔绝而受人祭拜的对象,神仙的生活是人间生活的完美提升,很多神灵都是人间的圣人与有德之士,乃至由普通人变化担任。所以大道和道家的神灵亦希望人间美满,希望人人幸福,拥有财富和美满的家庭,与儒家一道是追求天下大同的社会的。在此基础上道家更进一步希望人们能长生,一直生活得幸福。所以道家不追求苦修,不认为人是有罪的,更不觉得推动社会进步、改变社会不良面是错误的,因而道家是一种积极推动社会改善发展,追求自我合理的欲望和个性的升华,并同时追求长生的思想和宗教。所以真正的道家与华夏神仙绝不是一脸严肃,毫不通融,毫无个性的泥塑木偶,而是有情有义、鲜活灵动、阳性多样的神仙。
    在当今的社会和时代,因为历史久远以及多元文化的杂糅,中华神灵的面目变得非常模糊,对大多华夏的人来说,神灵仅仅成了自己祈求的对象,而不是一个追求的境界与生活方式,也因此失去了与祖先、与神灵鲜活的血肉联系。许多人把道家修行理解成了苦修,认为修真就要灭绝欲望,与社会隔绝,于是神灵变成了绝对威严的样子而被隔绝起来,毫无个性与自我生活,这是对华夏神灵思想极大的误解。我们既要尊崇神明,更要明白神明的鲜活阳性。道家与华夏神灵倡导的是这样一种生活方式与思想:人间和谐美满,生命长生久视,对神灵尊崇但不畏惧,对人伦社会中的爱情与物质可以追求但不贪求,注重个性并提升、改善自我,而不是放弃个性、模糊面目;这些才是真正的中华道家神灵与神仙思想。
    
    中国的神仙信仰充满了生活气息(资料图)
    真正的神仙思想和故事被中国诸多笔记体小说、神仙传记记载,其中干宝的《搜神记》就是其中很优秀的一部经典。为了防止更多的人误以为道教与华夏阳性的神灵思想不明是非,一味避绝人性、欲望与社会,如同朽木枯石一般,只劝人忍耐与忍辱,笔者以个人微博之力,做一下分辨,还请各位指正。
    死而成神,修而成仙
    在华夏先人鬼神文化中,对死亡是不畏惧的,不像后世产生的诸多诡异的恐怖传闻,将神与鬼彻底与人隔绝,导致了普通人一直处在动辄得咎,惴惴不安的状态,这彻底违背了大道阴阳一体,心神安定的根本法则。人、神、鬼三界有序,阴阳之间人神往来,平衡美好的生活才是道家根本的追求。人、神、鬼、仙从本质上来说没有根本的区别,都是阴阳二气的不同变化而已,人有人的尊严和地位,也可以参与、改善、弥补天地之间的气数变化,匡扶大道规则,与神与仙是平等一致的。
    
    宁封子作为黄帝的陶正被奉为制陶业的祖师爷(资料图)
    在干宝《搜神记》的第一卷中记载了从神农开始一直到汉朝三国时期的神灵故事。远古到汉朝三国的神灵记载基本都是对于人与神之间转化的记录,其中并没有后世那种苦修与过度崇拜的倾向,反而是鲜活多样的修行方法与神灵的个性事例。轩辕氏以赭鞭鞭百草,尝药性,以播百谷,故号为神农。赤松子服冰玉散,入火不烧,常入西王母石室,随风雨而上下,因此成为了雨师雨神。赤将子舆,是黄帝时候的人,不吃五谷,而吃百草的花,又在尧时做木工,也是一个从人而神的仙人。宁封子是黄帝的陶正,也就是管理烧造陶器的官员,学习异人的掌出火、五彩烟之术,随后火解成仙。
    干宝《搜神记》第一卷中关于远古到汉朝三国时期的神灵描述众多,除上述的以外,还包括了彭祖、崔子文、陶安公、淮南王刘安、左慈等等诸多的奇人异事。这些奇人异事里大多是自由自在,个性鲜明的仙人。这些仙人要么是为社会做出功绩之后成了神仙,要么就是以不同的方式修行而成了仙。他们好好生活,人与神之间相互交流学习,最后自然而仙,后世那种对神灵与权贵过度畏惧,失去自我,只求庇佑的状态在这里是看不到的。
    
    仙山云海(资料图)
    “仙”字一人一山,是指人入山修行而成的状态,在古代仙与神有时候混用,而有时候又是分开的,后世神、仙被大量混用,导致了一些对于神仙与修行的偏差与误解。人修行可以成仙;而人死后灵魂不灭,在古人的眼中则有成神的机会,而不是现在认为的死后立刻下地府去轮回;由鬼而神的神灵也可以再修行,经过炼度之后再成仙,所以鬼也有机会成神成仙。这在《云笈七签》中有详细的介绍,在《搜神记》里也有大量的记载,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卷五的蒋子文死后成神的记载。
    蒋子文是广陵郡的人,在身前就已经自谓“己骨清,死当为神”。汉末的时候蒋子文是秣陵县的县令,在追逐盗贼的时候被击伤而死。孙权建立吴国的时候,子文被以前的同僚看见他身骑白马,手拿白色羽扇,跟生前一样。他对同僚说,他要当这里的土地之神,否则的话这里会发生很大的灾难,随后就发生了瘟疫、虫害和火灾。吴主孙权于是敕封蒋子文为中都侯,授印绶,建庙宇进行祭祀,至此灾害消除。此后蒋子文多次显灵,保佑战事与民众风调雨顺。蒋子文的信仰在三国开始盛行,一直发展到了今天,六朝时期尤其兴盛,从皇帝到百姓都祭祀这一位神灵,其神格也一度从土地神发展成了道教传说中的第一殿阎王秦广王。蒋子文的信仰可谓我国神灵文化与灵魂观念的一次集中体现:人死而为鬼神。蒋子文成神有其历史的机缘,但更有其神通广大,广施功德的缘故。类似的,后世崇拜的很大一部分神灵亦是死后成神的,例如关圣帝君等。
    
    十殿阎王之首秦广王蒋子文(资料图)
    人、神、鬼、仙其实本就是一体的,是大道之间相互转化的结果,形成了一种井然有序的样子。大道神通广大而不失去其威严的秩序,人、神、鬼、仙彼此交流往来,以大道的原则平等和谐地相处。人若有德,鬼神敬畏;人若修行积德,生前死后都能成神成仙。这才是华夏混沌一致的思想,不同于疑神疑鬼、畏畏缩缩的怪异,以及彼此戕害的奇谈怪论。所谓“道在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亦不伤人”,关键应该保持自身的道德修持和自然的生活,人不应该把自己放在一个惴惴不安的低下的位置,而应该努力追求大道的德行,成为道家老子口中的圣人。道家强调人人皆有机会成圣,而非让你放弃自我,跪拜偶像。
    

(编辑:灵瑾)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耳九。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