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古圣今贤 >

梁漱溟逝世三十周年主题特展:这个世界会好的(图文)

http://www.newdu.com 2018-11-03 儒家网 newdu 参加讨论

    原题:梁漱溟逝世三十周年主题特展:这个世界会好的
    来源:“文景”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五月初十丙戌
              耶稣2018年6月23日
    
    1988年6月23日,梁漱溟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陆家嘴读书会”将在上海陆家嘴图书馆举办梁漱溟逝世三十周年主题特展。展期为6月22日至7月6日。
    梁漱溟(1893—1988),20世纪中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改造运动者。生于北京,原籍广西桂林。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1917年入北京大学任教,七年后投身农村,从事乡村建设运动。抗战中为促进国共团结抗敌而奔走,参与创建民盟;胜利后又参与国共和谈,为和平建国而努力。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及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一生用心于两大问题:人生问题与中国问题。主要著作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东方学术概观》《人心与人生》等。
    这个世界会好的  梁漱溟生平图片展(1893—1988)
     
    

    梁漱溟光绪十九年九月初九(1893年10月18日)生于北京,次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先生曾自谓“我真是应着民族不幸的命运而出世的一个人啊!”梁漱溟父亲梁济心忧天下,思想开明,支持维新变法;母亲张滢,白族,云南大理人,温厚明通,提倡女学,参与创办了北京第一家女学“女学传习所”并担任教员。图为1900年前后梁漱溟与祖母、父母双亲、长兄及大妹、二妹合影。
    
    梁漱溟小学时代前后经过两度家塾、四个小学。7岁入读北京第一个“洋学堂”——中西小学堂,既念中文,也念英文。图为家塾师生合影,梁漱溟时年约12岁。
    
    梁漱溟1906年考入顺天中学堂,学习国文、英文及数理化等,因同学甄元熙介绍,开始参加革命活动。毕业前参加了同盟会京津支部,从事推翻满清的秘密活动,“亦闹了些手枪炸弹的把戏”。图为1911年于顺天中学高等学堂毕业,特借长兄方留日归来所带回日本大学生的服装鞋帽留影纪念。
    
    梁漱溟自幼即养成自学的习惯,“所有成就,皆由自学得来”。小学自学的主要读物是父执彭翼仲(1864—1922)所办《启蒙画报》和《京话日报》,中学时期好读梁启超所编《新民丛报》和《新小说》,后来他又按期订阅梁启超主编的《国风报》和革命派办的《民立报》。
     
    1912年梁漱溟在同盟会京津支部主办的天津《民国报》任编辑及外勤记者,常出入当时的国会、参议院、国民党本部等场所。《民国报》报社社长为甄元熙,总编辑为孙炳文。梁漱溟名焕鼎,字寿铭,“漱溟”本为笔名,出于孙炳文代拟。图为《民国报》发刊辞。
    
    1917年1月4日,蔡元培正式到北大视事。因《究元决疑论》一文,蔡元培邀请梁漱溟到北京大学任教。图为梁漱溟致范源濂(静生)、蔡元培(鹤卿)的信,及范源濂介绍梁漱溟见蔡元培的名片。
     
    梁漱溟在北大开设有“印度哲学概论”“唯识哲学”“儒家哲学”等课程。“儒家哲学”注册学生九十多人,实际听讲者约二百人,一院红楼教室容纳不下,不得不迁往二院马神庙阶梯教室。哲学家冯友兰、文学家朱自清、史学家顾颉刚、社会学家孙本文等都是当年听讲的学生。图为马神庙北大校址。
    
    梁漱溟与北大同事在中山公园合影。左起为雷国能、李大钊、梁漱溟、张申府。梁漱溟与李大钊是“至熟至熟之友”,“在北大七八年间独与守常相好”。
    
    梁漱溟父亲梁济目睹清末时局混乱,社会失序,人心堕落,决心以死唤醒世人,于1918年11月10日六十岁生日前三天,自沉于北京净业湖(今积水潭)。在遗书《敬告世人书》中,梁济写道:“国性不存,国将不国。自必我一人殉之,而后唤起国人共知国性为立国之必要也。”梁济殉道引起思想界的热议,挚友彭翼仲作铭立碑于积水潭畔南岸普济禅林寺山门外土坡之上。图为亲朋至交于碑前留影,左二为梁漱溟,右起第七人为彭翼仲。该碑1966年“文革”中被毁。
    
    1921年夏,梁漱溟在济南做“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演讲后回京,经伍庸伯先生介绍与黄靖贤女士订婚。图为1921年冬末,梁漱溟、黄靖贤于北京崇文门外缨子胡同老宅内新婚后的留影。
    
    1922年1月《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改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至1929年已经再版发行八版。该书的出版将五四时期关于东西文化问题的论战推向一个新的高潮,“他这部书,居然翻成了十二国的文字,把东西两半球的学者,闹个无宁日。五年之内同他通讯的信札有五千以上”(李石岑语)。图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题记说明及中文、法文、韩文、日文版的封面。
    
    “随着在北大任教时间的推移,我日益不满于学校只是讲习一点知识技能的偏向”,1924年暑假,梁漱溟毅然辞去北京大学教席。从北大辞职的梁漱溟应王鸿一邀请赴山东筹办曲阜大学,首先接掌曹州中学,创办重华书院。图为当时随梁漱溟到山东办学诸人合影。
    
    1927年梁漱溟应邀南下广州,途经杭州时与马一浮(左二)、熊十力(左三)会面,留影于灵隐寺。这是“现代新儒家三圣”留存的唯一一张合影。
    
    山东乡建研究院分为乡村建设研究部、乡村服务人员训练部和实验县区三部分,另有附属农场、金融流通处、卫生院、师范学校、实验小学等部门。梁漱溟1931年3月—1934年1月任研究部主任,1933年10月起接任研究院院长,直至1937年12月,1934年7月—9月曾一度任邹平实验县县长。图为梁漱溟在山东乡建院时期与工作人员合影。
    
    梁漱溟“以出家精神做乡村工作”。1933年梁漱溟才把夫人黄靖贤和两个未成年的儿子从北平接到条件艰苦的邹平,全身心投入工作。1935年8月,黄靖贤病逝于邹平。处理完夫人后事,因无精力照理,梁漱溟把二子送走,一家人再次过上聚少离多、四处为家的飘泊生活。图为1936年暑期梁漱溟与长子培宽(右)、次子培恕(左)留影于济南。
    
    全面抗战爆发,山东乡建院被迫关闭。梁漱溟受聘为国防最高会议参议会参议员,积极为抗战出谋划策。为了对国内团结抗战交换看法,1938年1月梁漱溟赴延安访问。其间,与毛泽东前后会谈八次,其中两次通宵达旦。梁漱溟回忆,毛泽东“不落俗套,没有矫饰,从容,自然而亲切,彼此虽有争辩,而没有不舒服之感”。图为梁漱溟与毛泽东谈话的情景。
     
    1942年10月18日重阳,梁漱溟五十岁生日时留影于桂林。同年,梁漱溟手书“吾生有涯愿无尽,心期填海力移山”。
     
    1946年底,国共和谈破裂,梁漱溟辞去秘书长,宣布脱离政治,去重庆北碚创办勉仁文学院,并从事《中国文化要义》的写作。图为1948年梁漱溟在北碚勉仁文学院工作时的留影及《中国文化要义》书影。
    
    1953年9月11日梁漱溟应邀在全国政协常委扩大会议上发言,提及中共进城后,忘了农民是不合适的,工农生活有九天九地之差等。次日,毛泽东主席讲话,大意谓有人反对过渡时期总路线,大概是孔孟之徒吧。梁漱溟拒不接受反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责,反而要求最高领导作自我批评,收回他的话,会上争持不已。会后,梁漱溟以“反求诸己”的态度,再三反身自省。此事件之后,梁漱溟获得“反面教员”之名,淡出政治圈,只与少数亲朋至交往来。图为1954年初,梁漱溟独坐新街口小铜井寓所门廊下。
    
    1959年国庆节于北京万寿山,梁漱溟与陈亚三(前排左一)、李渊庭(前排右一)、黄艮庸(后排左一)等合影。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8月24日,梁漱溟被抄家。“书籍文稿及衣物均被拉去,用具多被打碎”,夫人陈树棻受殴打,梁漱溟亦遭罚跪,罚扫厕所等。梁漱溟在逆境中依然致力于思考研究,先后写出《儒佛异同论》《人心与人生》《东方学术概观》等论著。图为记载被抄家之日记手稿。
    
    1970年,政协直属学习组恢复学习,在讨论中共中央和中央文革小组为四届人大起草的《宪法修改草案》时,梁漱溟指出宪法中写入林彪为接班人不妥。图为梁漱溟在《宪法修改草案》上的批注。
    
    “文革”后期,“批林批孔”运动在全国范围展开。因保持沉默而不可得,1974年7月,梁漱溟在政协学习组作长篇讲话两个半天,明确表示“对时下流行的批孔意见不同意”,随后招来约四个月的大批判。9月23日小组会上,梁漱溟答主持人之问,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图为梁漱溟批阅的批孔文章,及1975年致香港友人周植曾的信,信中表明独立思考、表里如一,拒不批孔的立场。
    
    “文革”结束,国家拨乱反正,社会重新走入正轨。1979年底,梁漱溟移居木樨地复兴门外大街22号高干楼,在此安度晚年。图为1980年8月,梁漱溟与来访的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最后的儒家》作者艾恺谈话留影。
    
      
    1984年,《人心与人生》正式出版,这是作者自认最为重要的一本书。该书发端于1920年代,正式撰写始于1960年,到1966年夏“文革”前已经写完第一至七章。“文革”初期因抄家而资料尽失,暂时中断写作。1970年开始重新写作, 1975年完稿。图为《人心与人生》手稿。
    
    1988年6月23日,梁漱溟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陆家嘴读书会”将在陆家嘴图书馆(浦城路150号)举办梁漱溟逝世三十周年主题特展。展期为6月22日至7月6日,地址为一楼至三楼长廊。欢迎各位读者前去参观。
    彩蛋时间
    你们见过梁爷爷笑的照片吗?!
    反正我是之前没见过,所以看到时都被暖化了~
     
    请注意表情变化
    
    梁爷爷笑的照片摄于东城区新中街寓所~
    
    ▲ 此为未公开过的照片噢
    梁漱溟家族世系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