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评论杂谈 >

【余东海】关于汉唐宋元明清和民国的品质和性质

http://www.newdu.com 2018-11-03 儒家网 余东海 参加讨论
余东海

    作者简介:余东海,本名余樟法,男,属龙,西历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丽水,现居广西南宁。自号东海老人,曾用笔名萧瑶,网名“东海一枭”等,著有《大良知学》(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儒家文化实践史(先秦部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儒家大智慧》(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版)、《论语点睛》(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春秋精神》(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四书要义》(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大人启蒙读本》(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儒家法眼》(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7年版)等。
    

    关于汉唐宋元明清和民国的品质和性质
    作者:余东海
    来源:作者赐稿
    时间: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六月十六日辛酉
              耶稣2018年7月28日
    汉唐宋元明清是王道还是霸道,民国是霸道还是无道,崇儒学会群中意见分歧。,东海认为,汉唐宋元明清都属于儒家王朝,品质介乎王霸之间。说王道不足,说霸道有余。其中,汉唐宋偏于王道些,晋元明清偏于霸道些。民国无道。
    罗辉说:“汉至明清为王霸相杂社会。汉至清,都是儒化王朝,小康局面历朝出现,且皇权不下县,宫廷斗争也不会延及平民,底层之民常处小康,尤其是循吏之治,俨比太平。”认同此言,唯汉唐宋元明清不仅儒化而已,它们都符合儒家王朝的特征:主体文化是儒家,基本制度是礼制,第一学科是儒经。
    既是儒家王朝,政治就是王道,然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王道之正。要因有三:
    其一,君德不正。历代帝王君子不多,更无圣贤。开国帝王中唯刘秀是儒家,然所得有限,未达贤境。他们虽有其位,却无相应之德。
    其二、思想失中。历代帝王大多思想混杂,夹杂诸子百家。其中暗中尊用法家和明里推崇佛道两家者特别多。这也是君德不足的重要特征。能够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一个都没有,三代之后最优秀的帝王光武帝也不行。
    其三、制度欠佳。由于上两个原因,他们所建设和维护的礼制,品格有限,有着种种问题和弊端。而历代圣贤君子,虽有其德而无其位,或能补漏拾遗,无权制礼作乐。
    有此三因,唐宋元明清虽然以儒立国,都是儒家王朝,品质却介乎王霸之间。至于历代王朝晚期,往往堕落为蛮夷,连霸道都不如。未来儒家政治,应该可以突破历史的局限性,包括道德和制度的局限,推出新圣王,建立新礼制,开出中华文明新一轮的辉煌。
    有此三因,古典王道品质会倒退。若能去其三因,未来王道品质就可以不退。注意,汉唐宋元明清品质介乎王霸之间,性质仍属王道范畴。王道有道统有学统有礼制,而霸道无礼无学无教化也。霸道虽假借仁义之名,但既能不恢复礼制,齐之以礼;又不能建立学统,导之以德;更不尊崇道统,道援华夏。齐桓晋文尊王,只有虚尊周王之形式,并无尊崇王道之实质也。
    论政治,性质和品质有所不同。例如,尧舜禹夏商周都是王道政治,性质无异,然品质有别,尧舜禹最高,夏商周次之。又如,所有民主国家都是人本主义政治,性质无异,然品质因国而异,美国较高,印度、台湾较低,俄罗斯很低,伊拉克伊朗极低。
    关于清朝,由于汉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的影响,百年来对于清朝的评价基本负面,一些儒生对之亦评价过低,抓住其阴暗面而不知其光明面。清朝固然有满族主义和君本主义两种倾向,然以儒立国,有道统有学统,实行礼制,学制科举,经济民有,名儒大儒辈出。康雍乾盛世,岂偶然哉;维持三百年,非侥幸也。
    关于民国,认同廣毅的判断,无道。廣毅说:“我所以归民国为无道,是指其指导思想已经去周孔之教,包括废除祭孔与读经,完全以夷乱华,随后中国陷入万丈深渊,民国使然也。故吾以为其不配霸道,尽管不少军阀都有传统文化影响,然只是个人行为,并不能引领一个时代。”
    废除读经是无学。另外,民国主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属于民粹主义范畴,非道;其制度模式不中不西,不伦不类,非礼。都是无道的表现。
    民国政治不如霸道,盖霸道尊王攘夷,尊王虽虚,攘夷颇实,有其实力。而民国内战内行,动辄四分五裂;外战外行,无力攘夷御寇。霸道在春秋,民国如战国。战国之后是暴秦,背道而驰,极权暴政。东海以前出于某种现实考虑,曾将民国与元明清并列为中华偏统,过于抬举了,特此修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