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琴棋书画 > 其它 >

为何历代画家皆要“访戴”?

http://www.newdu.com 2018-11-14 书画界艺术 newdu 参加讨论

    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的传世名画《剡溪访戴图》
    
    是一幅以历史典故为主题的雪景山水。
    
    在黄公望之后,
    
    历代画家也有不少《雪夜访戴图》。
    
    这个历史典故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个“戴”指的是谁,
    
    又是谁在雪夜去访戴?
    
    让我们循着大家的墨迹,
    
    一起去访一访这个神秘的“戴”。
    
    元 黄公望《剡溪访戴图》
    
    
    
    黄公望(1269-1354),
    
    字子久,号一峰道人,又号大痴道人,
    
    平江常熟(今属江苏)人。
    
    公望本姓陆,名坚,幼年父母双亡,
    
    族人将其过继给永嘉(今浙江温州)黄氏为养子,
    
    这位黄公年已九十,膝下无子,得子万分欣喜,
    
    笑道:“黄公望子久矣!”
    
    因改姓名,叫黄公望,字子久。
    
    其山水画宗法董源、巨然,由此生发,自创一格;
    
    创浅绛山水,画风雄秀、简逸、明快,
    
    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为“元四家”之首,
    
    后人把他与吴镇、王蒙、倪瓒合称“元四家”。
    
    黄公望《剡溪访戴图》
    
    是建国初筹建云南博物馆时
    
    由云南著名收藏家高荫槐先生捐赠的。
    
    尘封二十多年后,
    
    1980年徐邦达先生到云南博物馆,
    
    从一大堆已被定为“参考品”(即伪品)中慧眼识宝,
    
    将《剡溪访戴图》鉴定为元代黄公望的真迹,
    
    从此《剡溪访戴图》成为云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剡溪”为曹娥江流经浙江嵊州境内的一段干流,
    
    夹岸青山逶迤,溪瀑奔流,
    
    历来有“剡溪九曲”之胜景。
    
    黄公望的名作《剡溪访戴图》,
    
    是以东晋王羲之第五子王子猷
    
    雪夜乘舟造访剡县的戴逵为题材的一幅绝世名作。
    
    作者采用了“借地为雪”的艺术手法,
    
    表现剡溪、山壑的美丽景色。
    
    全图山峦叠嶂,高低错落,显得异常雄奇。
    
    图中题款:
    
    “至正九年正月□王贤画,二十五日题。
    
    大痴道人时年八十有□。”
    
    此画当是黄公望去世前的珍品。
    
    “王子猷雪夜访戴”
    
    源于南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任诞》。
    
    此文意思是说:
    
    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今绍兴)。
    
    一天,夜下大雪,
    
    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仆人斟上酒。
    
    四下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漫步徘徊,
    
    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
    
    忽然间想起了戴逵,
    
    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
    
    即刻连夜乘小船前行。
    
    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
    
    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
    
    “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
    
    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这就是成语“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出典。
    
    这故事洋溢着文人随心之所欲的“逸兴”,
    
    似乎正契合元代文人的画意,
    
    故黄公望画来得心应手。
    
    图下是曲折蜿蜒的剡溪,上面是层峦叠嶂的山峰,
    
    山凹的岸边村舍错落,但空寂无人,
    
    溪中有一叶篷舟,舱中一人拢袖御寒,
    
    船夫用力划桨,而船行的方向似在离去,
    
    正是子猷“兴尽而返”的时刻。
    
    画面萧瑟冷寂,寒气逼人。
    
    元 张渥《雪夜访戴图》
    
    
    
    张渥(?-约1356前)
    
    是和黄公望几乎同时代的画家。
    
    字叔厚,号贞期生、江海客,
    
    淮南(今安徽合肥)人,
    
    后居杭州(今浙江杭州)。
    
    通文史,好音律,
    
    然屡举不中,仕途失意,遂寄情诗画。
    
    能山水,“尽自然之性”,
    
    擅长人物,法李公麟白描得其清丽流畅之风;
    
    擅“铁线描”,被誉为“李龙眠后一人而已”。
    
    亦尝作弥勒佛像。
    
    所画线条刚劲飘逸,人物形神刻画生动,
    
    兼画梅竹亦潇洒有致。
    
    张渥最著名的作品是《九歌图》。
    
    剡溪之上,小舟漂荡。
    
    天气寒冷,夜风不时来袭,时而裹挟雪花,
    
    但王子猷还是将船帷绾系,敞开四围,
    
    让视野变得开阔。
    
    他忽而左岸睃巡,忽而右岸凝神;
    
    寒风起,缩缩肚子,
    
    眼睛却一刻不歇地观赏两岸雪景,
    
    一点也不觉得疲劳。
    
    橹声欸乃,雪夜岑寂,万籁无声。
    
    疾过险滩,缓流平溪,
    
    心驰神往那个叫艇湖的地方。
    
    这就是元代画家张渥笔下的《雪夜访戴图》。
    
    图中的王子猷,
    
    此时此刻正坐在船舱里,
    
    缩颈袖手地借着雪光夜读,神态生动,情态逼真。
    
    我一直弄不明白,
    
    画家为什么不选择横幅来展现剡溪两岸景色,
    
    而要在漫长的雪夜里作如此瞬间的“截屏”:
    
    一条小船,一棵大树,两个人。
    
    树高,顶天立地,布满整个画幅的左侧;
    
    它繁枝横逸,片叶不遗,雪色熠熠。
    
    岸之短,树之高,给人以冷峭之感。
    
    如此天寒地冻的雪夜,还能安然若素地读书,
    
    实在令凡人不可思谋。
    
    难道这就是名士风流,魏晋风度?
    
    张渥《雪夜访戴图》
    
    工笔细描,取景淡雅清新,别具一格。
    
    画中王徽之坐在船舱,缩颈袖手看书,神态生动。
    
    画家以简练的线条,表现出严寒的气象,
    
    刻画了人物的精神面貌,河岸古树枝干虬劲,
    
    或浓墨渲染,或淡墨勾勒,
    
    表现出画家高潮的笔墨技巧和深厚的艺术功底,
    
    实为他生平倾心之作。
    
    明 戴进《雪夜访戴图》
    
    
    
    戴进(1388-1462)
    
    字文进,号静庵,又号玉泉山人,
    
    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是明前期重要画派“浙派”的开创者与重要代表。
    
    戴进在宣德间(公元1426—1435)官直仁殿待诏,
    
    绘画临摹精博,得唐宋诸家之妙,
    
    故道释、人物、山水、花果、翎毛、走兽等,
    
    无所不工。
    
    早年为制作金银首饰工匠,
    
    后工书画,以卖画为生。
    
    其山水源出李唐、马远、夏圭,
    
    技巧纵横,画风健拔,
    
    一变南宋浑厚沉郁的风格,
    
    画神像、花鸟,都极精致。
    
    他画人物远师吴道子、李龙眠,
    
    创蚕头鼠尾描,行笔顿挫,笔法豪放。
    
    其画风风靡于当时
    
    吴伟、张路、王世祥、方钺、戴泉、夏芷、何适、谢宾举、谢时臣、汪肇、蒋嵩、夏蔡等多人,
    
    皆承其画风,而形成“浙派”。
    
    山水师马远、夏圭,并取法郭熙、李唐,
    
    俱遒劲苍润;
    
    人物佛像能变通运笔;
    
    顿挫有力;
    
    所作葡萄配以勾勒竹、蟹爪草,别具格调。
    
    画在明中叶影响较大,是“浙派”创始人。
    
    明 周文靖《雪夜访戴图》
    
    
    
    周文靖(?-1463以后)
    
    字叔理,号三山,明代宫廷画家。
    
    闽县(今福建福州)人。
    
    工山水,学夏圭、吴镇,堪配谢环。
    
    所作用笔细密遒劲,苍润精密,笔力古健,
    
    墨色苍润浑厚,构图新颖有致。
    
    人物、花卉、竹石、翎毛、楼阁、牛马等
    
    亦有佳趣。
    
    与戴进、谢环、李在、石锐等浙派画家齐名。
    
    周文靖《雪夜访戴图》
    
    用笔老辣,烘染精到,设色雅淡。
    
    在诸多的《雪夜访戴图》中,
    
    周文靖的画是人物最多的。
    
    图中一只小船行驶在江面,
    
    站在船头、船尾的梢公奋力地划着;
    
    船上蓬中透着微弱的灯光,显见夜色已深;
    
    蓬外有一童仆,蓬内的人大概就是王徽之了。
    
    全画构图简约旷远,用笔虚多实少,
    
    着力于对“夜访”主题的渲染,营造了画面的气氛:
    
    近处墨色较深,远处墨色朦胧,
    
    坡岸上及被夜色遮掩的茅屋顶上覆盖着白雪,
    
    虚灵空潆的笔调,显示出雪夜的寂静和寒冷,
    
    真是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雪夜行舟图。
    
    画中山、石、树木的处理,有马远的笔法,
    
    而积雪则有元人韵味。
    
    明 夏葵《雪夜访戴图》
    
    
    
    夏葵,
    
    生卒年不详,活动在1405 — 1435年前后。
    
    明代画家,字廷晖,钱塘(今杭州)人。
    
    画山水、人物师法戴进。
    
    夏葵《雪夜访戴图》是典型的北派山水,
    
    学南宋马、夏画风,
    
    以斧劈皴刷山石,画树多露根,瘦硬曲折。
    
    如果就画论画,夏葵的这幅画本身无可挑剔。
    
    斧劈皴造就的刚猛风格,
    
    让此作和前面几位画家迥然不同。
    
    但“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发生在浙江嵊州的剡溪,
    
    以北派大刀阔斧的画法来写柔美江南,
    
    让人多少有些感觉不协调,
    
    锐利的棱角让传说中的魏晋风度少了几分潇洒,
    
    多了些许生硬。
    
    剡溪之路是“唐诗之路”的一个重要环节。
    
    据专家考证,
    
    先后有400多位唐代诗人曾沿剡溪一路游走,
    
    或浅吟,或狂歌,留下两千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在常人眼里的“怪人”王子猷,
    
    恰恰用他怪异的行为,
    
    为“唐诗之路”遗留了美丽的花瓣,
    
    也为剡溪平添了无限的人文魅力。
    
    千百年来,
    
    不知道有多少画家挥毫泼墨丹青,
    
    以“访戴”为题材绘出了诸如
    
    “雪夜乘兴图”、“雪夜访戴图”的传世之作。
    
    据宋高似孙《剡录》载,
    
    就有钱逊叔、李商老、廉宣仲等人所作“访戴图”,
    
    画中有友人题咏。
    
    此题材历元、明、清,可以说至今
    
    仍被文人雅士在诗、画领域里反复吟唱和创新,
    
    印证和阐释着“东南山水越为首,而剡为面”的意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