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格物致知 >

《菜根谭》:闲时要有紧迫感 忙里不忘闲趣味

http://www.newdu.com 2018-11-15 腾讯儒学 赵大山 参加讨论

    文/赵大山
    现代人忙忙碌碌,很难有悠闲的时候。他们在忙些什么呢?庄子的一段话说的特别到位。
    
    能偷得浮生半日闲的人,更有机会享受幸福(资料图 图源网络)
    大意是说,人出生的时候就有了形体,然后执着于形体的存在,直到生命的尽头。这个形体与外物较量摩擦,追逐奔驰不能停下来,这不是很可悲吗?
    终身忙碌勤苦,却看不到什么成功,疲惫困顿不堪,不知道归宿在哪里,不是很可哀吗?即使这样寿命很长,又有什么好处?形体逐渐衰老,心也跟着麻木,不是大悲哀吗?
    庄子的话说出了大多数人的困境,我们为了追求幸福奔波劳碌,但终其一生幸福了不可得。原因是什么?为了所谓的幸福劳苦忙碌,却不知幸福是张弛有度。
    《菜根谭》有言:“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稍停;日月昼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故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
    这段话值得反复玩味。
    有闲的时候,不能把时间浪费了,要有紧迫感,认真做点事情。或学习,或做点手艺,既使种种花,养养草,也比无所事事强。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吃饱了,喝足了,一天到晚无所用心,这样很难走上人生的正途。不是有掷骰子、下棋的游戏吗?玩玩这个也比这样无聊要好些。
    
    用心做好一件事,非常不容易(资料图 图源网络)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司马光,二十岁时步入仕途,从政三十余年,一直做到了御史中丞的位置。后来宋神宗重用王安石变法,他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合,谢绝了宋神宗任命他为枢密副使的美意,自请离京,退居洛阳。
    这段时间,昔日车水马龙的庭第,今日却门可罗雀,可以说是百无聊奈,非常的失意。
    但他并不消沉,很快适应了寂寞悠闲的日子,潜心编撰《资治通鉴》,时间达15年之久,终于完成了这部上自晚周,下迄五代,时代跨度1300多年,达300多万字的煌煌巨著。
    忙的时候,不要把心忘记了。“忙”字拆开就是心亡,如果心亡了,就是庄子所说的莫大的悲哀啊。
    因为心亡了,意味着只剩下对物质的追逐,以有限之身体追逐无限的物欲,怎么可能有成功的希望呢?所以,身体越是忙碌,越要懂到心灵的放松。
    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隐士之一。他受不了官场的繁文缛节与尔虞我诈,干脆辞官归去,过着躬耕田亩,自食其力的生活。
    在辛勤的劳作之余,他很会享受心灵的安逸。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登东坳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他不以劳作为苦,反而从中获得了一种真趣味,他说,“勤靡余劳,心有常闲。”我辛勤劳作,虽然不剩下半分体力了,但心中常常有闲情逸致。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有可能成功啊(资料图 图源网络)
    诗人的生活,果然不同凡响啊。
    读中学的时候,一名老师在课堂上常说一句话,他说:“七加一大于八。”什么意思呢?学习七个小时加适当体育运动一小时,学习效果大于埋头苦读八个小时。
    这句话一直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是啊,学习劳累之后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不是耽误了学习时间,反而是适当的休息,为学习积蓄更大的能量。
    闲里有忙,忙里有闲,劳逸结合,张驰有度,才是快乐生活的法宝。
    这个生活的诀窃,《菜根谭》把它推到了天道的高度。
    “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稍停;日月尽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
    这是说,天地虽然看起来悄无声息,毫无动静,但其间阴阳之气的变化从没有停止过,造就了生机勃勃的世界;太阳和月亮不管白天黑夜都在运动,似乎从来没有安静过,但它们带来的光明,从远古以来就从没有变过。
    
    古人认为天地日月是万物之母,有大美而不言(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中国古人对世界的看法,是由阴阳两种质素互相作用形成的。但奇妙之处在于,阴不是绝对的阴,阳不是绝对的阳,而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人也是一样,是由阴阳构成的复合体。阴代表着静,阳代表着动,动静结合才是一个活泼的生命。如果太静了,没有活力;如果太动了,显得强亢,都会使生命的状态失去鲜活有趣之美。
    闲时要有紧迫感,忙里不忘闲趣味,生活的美妙尽在于此。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