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1555—1636), 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 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 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 ![]() 董其昌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 吸收古人书法的精华, 但不在笔迹上刻意模仿, 兼有“颜骨赵姿”之美,自成一格, 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 笔画园劲秀逸,平淡古朴。 用笔精到,始终保持正锋,少有偃笔、拙滞之笔; 在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 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 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 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 “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 今天, 书画君为大家推荐的以下这些 董其昌书法经典之作, 从未让人失望过.... 01、临米芾《方圆庵记》 ![]() ![]() ![]() ![]() 董其昌《临米芾方圆庵记》, 二十五开,每开六行,行五或六、七、八字。 全文共计七百六十八字, 书画君只为大家奉上部分内容。 董其昌临本米芾《方圆庵记》, 堪称书法神品。 为董其昌浓墨少见之作。 着录于《石渠宝笈》卷二十八。 此件作品四百年来埋于深宫,蛰藏于民间, 历经劫难,现为海外华裔私人藏品。 02、《自诰身帖》 ![]() ![]() ![]() ![]() 董其昌《自诰身帖》, 所谓诰命,就是帝王对臣属的封赠命令。 由于是皇帝的封赠,对大臣来说,是无上的荣耀, 因此,对这一内容,董其昌曾经书写多次。 他的后代也曾将诰命刻石,冀传久远。 此本通篇下笔恭谨,一丝不苟,中规入矩, 结体端庄,章法严整, 充分体现了董其昌书写时的心境。 全书自首迄末,无一破体,神完气足, 既存颜之形貌,又具颜之神韵。 行笔运腕,点划之间,又孕含董氏自家书法风范。 然而, 在这样严谨的抄录文本上, 每一个字都被限制在界格之内的场合, 董其昌还是会在某些地方留下“生”的痕迹—— 这是董其昌非常重要的书法理念—— 他会以不经意地、不易察觉的枯笔和破笔, 出其不意的体现“生”与“奇”, 令人意想不到而又浑然天成。 03、《酒德颂》 ![]() ![]() ![]() ![]() ![]() 《酒德颂》, 书法用笔遒劲,布白疏朗。 一如董氏清秀平和的书风, 前半部分行中带草,结体森然, 运笔精到,不争不躁,布局闲适,自然天成。 与《菩萨藏经后序》相较, 折笔较多,显得更挺拔硬朗。 后半部分草书,运笔飞动流畅, 挥洒自如,如龙蛇云物。 然而, 又不颠不狂,始终保持正锋,不失圆劲之妙。 04、《白羽扇赋》 ![]() ![]() ![]() ![]() 董其昌《白羽扇赋》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代名诗人及宰相张九龄, 受朝中权臣排挤,因玄宗赐白羽扇, 作赋以明志,含有明哲保身的涵义。 董其昌这件作品写于七十八岁(一六三二)高龄, 仍然不失一贯的秀逸畅快的节奏, 令人觉得余韵无穷。 董其昌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书法作品, 他对书法的用笔以及用墨都有自己家独到的见地, 把丰采姿神, 飘飘欲仙的书卷气上升到最高境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