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儒学九江讯(董思捷)11月28日“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记者团来到了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东南麓的白鹿洞书院。 据专家介绍,早在唐代贞元年间,李渤与其兄李涉隐居读书于此,李渤曾蓄养一只白鹿以自娱,人称白鹿先生;又因此处四面环山,俯视似洞,遂得名白鹿洞。 ![]() 白鹿洞书院 这座肇基于唐,盛于南宋的古老书院曾是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高等学府。因而它留给今人的文化宝藏可以说是相当可观的。首先,提到白鹿洞书院就不得不说到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 大理学家朱熹曾在这里自任洞主,亲自讲学,兴复书院,他为了让在白鹿洞从学者明白“教人为学之意,莫非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的宗旨,特意总结制定了书院教规——即《白鹿洞书院揭示》。 教规包含5个方面:一五教之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二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三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四处事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五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该揭示在后代被广泛摹刻、传抄于各地书院学堂,影响历元、明、清数代并播及海外。应该说,这是白鹿洞书院对书院文化和书院发展史上的重要影响。 ![]() 正学之门 另外,从文献角度来看,现尚保留的白鹿洞书院讲义,是研究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珍贵材料。所谓白鹿洞书院讲义,是历代学者、名流在白鹿洞书院讲学记录、讲稿等的统称。 朱熹《白鹿洞书院释菜讲义》(中庸首章)、陆九渊《白鹿洞书堂讲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陈文蔚《白鹿洞讲义》两则(“义利之说,孔门之所讲者仁而已”)等人的讲义、续讲、语、说、谕数十篇。 我们能够从中见到白鹿洞历代讲说的主要内容,它们都对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学术思想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 学达性天 同时,书院的碑刻文化丰富,据不完全统计,现存碑刻140多处,摩崖石刻60多处,其中王阳明手术石刻和《白鹿洞歌》最著,堪称珍品。 这些碑刻史料都极为珍贵,是我国理学、书院以及国学方面非常有价值且十分难得的资料。 ![]() 白鹿洞 在此次“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活动的座谈会上,相关领导和学者介绍了九江及白鹿洞书院对书院保护和复兴的相关工作情况。 九江学院教授李宁宁表示,中国的教育核心理念就是关注人的德行成长,中国人大多没有信仰,从古至今主要是靠文化引领,那么今天我们应该拿什么去引领人心? 书院就是最好的平台,书院应该成为国学的道场,且不应仅仅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应该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 朱子像 白鹿洞书院管委会副主任郭宏达则从古为今用的角度谈到白鹿洞书院的现状。他说,白鹿洞书院现在的发展理念是以文化带动旅游,以旅游促进文化。用旅游收入来出书,办讲座,做活动。 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白鹿洞书院也有一些有别于其他书院的做法和亮点。例如,在讲解方面,白鹿洞书院会定期对旅行社讲解员进行培训,同时加强自身讲解员的水平,尽量让他们把白鹿洞的历史文化讲明白讲生动。 通过讲解让游客了解白鹿洞书院的精神内涵,及朱子教条的意义价值。在青少年研学方面,他们会组织学生诵读经典,朗读白鹿洞书院揭示,关于白鹿洞的诗词歌赋。 另外组织一些开笔礼等活动,通过一些古代礼节的展示教学让孩子们懂礼行礼。 ![]() 书院外景 所谓书院文化传承,不是使之成为冷冰冰的博物馆,而是让它鲜活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希望白鹿洞书院能充分利用其丰富的文化宝藏,复兴书院文化,引领时代人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