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青少年国学 >

司马迁:一个让世人眼含泪水的人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西安晚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司马迁,是一个让世人眼含泪水的人。
    司马迁是一位历史学家,但他却首先以文学家的身份进入我的视野。在《中国文学史》中,司马迁占据了近二十个页码,与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们比肩。司马迁自己可能绝难想象到,他会出现在两千年后的文学史里,并处于崇高的位置。司马迁能进入文学史,不在于语言有多华丽,技巧有多高超,而在于他的《史记》及他本人的遭遇,最好地阐释了关于生死、成败、人性、命运、苦难等最重要的人生命题。
    在宫刑来临时,司马迁显得是那么的弱小、无助。司马迁决定不了自己的命运,但却决定了无数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的“命运”。《史记》中的人物,司马迁把他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本纪,第二世家,第三列传。司马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目光如炬、高瞻远瞩,为帝王将相安排座次。他将刘邦的死对头项羽放在了本纪里,与刘邦并列。如果按照当朝的意思,是需要将项羽写成反动人物的,司马迁真要向项羽脸上抹黑,项羽也没办法,那他的形象就不会是英雄了。让我吃惊的还有,司马迁还将陈胜放在了世家里。我们知道,后世的封建史家对农民起义军的称呼是三个字:贼、匪、寇,但司马迁却将陈胜与勾践、萧何等并列。项羽和陈胜都是失败者,但他们是幸运的,碰到了司马迁。司马迁两千年前的这些安排,两千年后依然左右着世人对这些历史人物的评价与判断。
    人们常说,项羽是失败者,但他是英雄;刘邦是成功者,但他是流氓。这样的评价是起源于司马迁的。司马迁在《史记》中仅用了一百多个字,就把刘邦的形象“搞垮”了。他写了两个细节,一个是有一次刘邦作战失败,被楚军追赶,为了跑得快,刘邦竟然将自己的两个孩子推下了车。车夫看不下去,就把孩子又抱上了车。跑了一阵,刘邦又将孩子推下了车,“如是者三”;另一个细节是,项羽与刘邦作战,粮草快完了,但刘邦坚守不出,要拖垮项羽。项羽急了,把刘邦的父亲带到了阵前,吓唬刘邦说,你再不应战,我就把你爸煮了吃。没想到刘邦说,我曾跟你结拜过兄弟,我的父亲也就是你的父亲,如果你一定要杀,“则幸分我一杯羹”。有了这两个细节,刘邦从此成为道德的矮子。把当朝的开国之君写成这样一副嘴脸,在历史上似乎只有司马迁。
    司马迁对吕后的残暴也不放过。当吕后将戚夫人砍断手足、挖去双眼、熏聋耳朵做成“人彘”时,司马迁借吕后儿子的口说了一句话“此非人所为”。写这五个字,是需要勇气的,它字字千钧,非一般封建正统的史学家所能扛得起来的。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他手中之笔不属于任何人,不属于统治阶级,不属于被写的人,甚至不属于他自己,而属于正义和公理。司马迁站在历史的巅峰上俯视一切,他的思想境界远远高于同时代的人。从这个角度说,司马迁是孤独的。他理解项羽、荆柯、孔子、屈原、陈胜、李陵,但在那个时代,没人能理解他。
    由于为李陵辩护,最终把司马迁推进了痛苦的深渊,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一场巨大的悲剧。很长时间,我想不通,就因为几句辩护的话,就造成了那么严重的后果?后来,看过了历史上太多的文字狱以及因言获罪的例子,我试着这样去理解司马迁的遭遇:作为一个思想境界高出同时代人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的眼光是理性、客观、公允、博大的,但这些汉武帝是不具备的,或者说他不想具备。司马迁从来不会彻底否定或肯定一个人。但是一棍子把人打死、搞一言堂的做法,却从来都是专制统治者的一贯风格。对人性的关注,是司马迁的出发点,也是根本。他认为李陵有国士之风,投降只是权宜之计。司马迁表面在为李陵辩护,其实是说出了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汉武帝也是重视人才的皇帝,但实际上,他是把人、才分开的,他只重才,不重人,当他看一个人不对头时,对其才也就视而不见,甚至看得一文不值。李陵案看似偶然,其实有必然性。正是司马迁一贯的世界观将汉武帝激怒,从而遭受了宫刑。
    汉代是一个强大的时代,然而,由于司马迁的遭遇,让我对这个朝代总是缺乏一些好感。灾难降临时,一个伟大的历史学家在一个伟大的帝王面前,显得是那么无力。宫刑改变了司马迁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文化的命运。如果没有宫刑,《史记》会是另外的模样。司马迁由于自身的遭遇,很早就看出了人类的悲壮、不平与伤感。他对现实有太多想不通的地方,在“太史公说”里,他经常使用反问句,且语气强烈:“难道不痛心吗?”“怎么可能呢?”“又有什么用呢?”这些充分表现了司马迁的疑惑和不屈的心情。司马迁的痛苦通过《史记》,流进了中国文化人的血脉。我想,每个阅读《史记》的人,一定与阅读其他历史著作的感觉不一样,他会带着一种无处不在的悲愤情绪。我看《史记》时,总觉得司马迁寂寞、孤独的身影在眼前闪现。我似乎能明显地区分出《史记》中的文章哪些是宫刑前的作品,哪些是宫刑后的作品。它比很多文学作品更让人感慨叹息、撕心裂肺。
    司马迁具有鲜明的陕西人的性格:深沉、坚定、固执、倔强,外表文弱而内心强大。受刑后的司马迁,表面上也许服帖了,但内心更加顽强了。他没有被洗脑,至死保持着一个良史的品格。有人说,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这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讽刺,但司马迁的历史超越了时代。两千年后,与现代人比,从许多方面来看,司马迁的境界并不落后。汉武帝能决定司马迁的命运,但汉武帝只能决定一个时代的人的命运,而司马迁却影响了无数时代人的心理历程。
    这个伟大的人,我们不知道他死于何时。司马迁写清楚了那么多人的历史,他自己的生平却是模糊的。但这并不影响司马迁的巨人形象,他是陕西贡献给世界的文化巨人。风追司马,我们都是风,会在清明之类的节日,缅怀起司马迁。(原题:司马迁的孤独)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