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止水 武当玄功拳,是武当道教武术重要功法之一,共分一、二、三路。笔者特邀武当三丰派第十六代武术传人王懋资迪为大家演绎武当玄功拳,并结合该拳法的特点及历史掌故,为大家展现武当武术的独特魅力。 (武当玄功拳 演练者:王懋资迪 拍摄:止水) 道法自然 手中有阴阳 拍摄:王懋资迪(资料图) 武术拳理,体现了古人遵循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考。以太极拳、形意拳为代表的内家拳,与中国的阴阳、五行、八卦有莫大联系。 太极拳的进退、攻守、虚实、动静、蓄发、刚柔等,体现出阴阳转化的玄妙。同时,拳法招式更以动物形为名,是让习拳者模仿动物,回归自然之中汲取自然之妙。 周伯通(资料图) 金庸武侠小说中,除太极拳为大家所熟知之外还有诸如金毛狮王谢逊的七伤拳、周伯通的空明拳等。金庸在写这些拳法的修炼法门及特点时,吸取了五行、阴阳等道家思想。所谓七伤拳,即阴阳二气以及金木水火土五行。 空明拳,是周伯通在桃花岛所悟的拳法,以空、柔为核心,借《道德经》中“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等思想,是至柔的拳法。 南郭北匡 1998年钟云龙道长与恩师郭高一道长(资料图) 玄功拳,虽以拳法为名,却以腿法为其最大特点。据演练者王懋资迪介绍,该拳法为三丰派掌门钟云龙道长上世纪从崂山匡常修道长习得,现为三丰派武术修习必修武术功法。 匡常修,字和阳,别号一器道人,生前任青岛崂山太清宫住持。上世纪,道教武术界有“南郭北匡”之称。南郭,即武当郭高一道长;北匡,即指匡道长。 郭高一道长(资料图) “南郭”郭高一道长,曾任武当山道教武术总教练,29岁到武当山金顶拜三天门八仙庵龙门派第二十五代传人王信堂仙师门下,得习武当三丰太极拳并得到当时武当山道总徐本善等嫡传武当功夫。 “飞腿”匡常修(资料图) 匡道长素有“飞腿”的美誉。刘立仁先生在《忆先师崂山道长匡常修》中写到其腿法之妙:“当时匡师靠坐在红木太师椅上,让我近前试试招法。只见匡师右腿飞快而起,挂面脚呼呼生风望我面门合扫,紧接腿又收回复当胸即踹腿而出,其快无比。 我还未醒过神来脚下已挨一记勾踢,当场跌坐地下。这一招三腿连环相扣,瞬间攻击上中下二路,一气呵成,干净利落,使人目不暇给,真乃飞腿也!” 匡常修道长(资料图) 匡道长在修习武术,也练习道家练气,曾言道:“首先要练精化气,即要做到静养化气,聚性止念,凝神气穴,心息相依,练液化精,注意活子时和采药火候,达到精即归炉,以火化为元气,这是气功的第一个阶段。 然后再聚火开关,这一阶段要达到气足开关,八脉俱通,周天运法,还精补脑,气就神交,任督自传,最后便能阳关止闭。使人耳目聪敏,神气十足,自然可以防病健身,保健延年。” 崂山武术 崂山太清宫(资料图) 匡道长所在的崂山,为全真派的“天下第二丛林”。崂山虽非道教“洞天福地”,但自古是神仙居住之地,秦始皇时期的“徐福访仙”的故事都发生在此区域。 据《太清宫志》中所记录,汉代张廉夫,金元全真道丘处机真人都曾在此传道。提及崂山道教武术,要提到其与武当武术的联系。 张三丰(资料图) 武当武术与崂山武术,因张三丰真人而紧密相连。据《太清宫志》记载:“泰定年间甲子春,南至武当,调神面壁,九载而道始成。复来劳山,遁迹驱虎数年,于至正初,回辽阳省墓讫,复至燕京。” 张三丰曾三次来到崂山,并在此传授功夫,从此崂山也留下了张三丰武术一脉。在崂山明霞洞创立了全真金山派祖师孙玄清,曾受教于张三丰,并将其武术传承下来。 现今崂山道教武术,是中国传统道教武术中的重要一脉,包括“崂山玄功拳”?“崂山玄真拳”?“崂山龙华拳”、“崂山龙华剑”等功法,有其重要的价值。 传统武术的魅力,在于其思想上的高度。“朴实无华藏大道,拳腿相辅演阴阳”,武当玄功拳是道教武术中的瑰宝。道教武术是中国传统武术的重要一脉,其中武当武术更以其名声享誉海内外。 同时,道家思想不仅仅影响教内人士,更给与近现代武术家们提供思想源泉。 截拳道创始人李小龙先生也在其自传中提到道家思想对其创立截拳道的影响,他的那句“Bewater,myfriend”更影响着千千万万的武术爱好者。 (编辑:见石)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止水,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