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海涛 凝聚力属于团队的精神力,主要是指团队对成员的吸引力,成员对团队的向心力,还包括成员之间的默契程度。大到一国,小到一家,都需要提升凝聚力。 合作才能共赢,要增强团队凝聚力(资料图 图源网络) 没有凝聚力的军队,一触即溃;没有凝聚力的企业,行之不远;没有凝聚力的家庭,必然分崩离析;没有凝聚力的集体,必然是一盘散沙。 提升凝聚力是打造高效团队最重要的途径。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公司在员工入职之初,往往进行素质拓展训练以提升团队凝聚力。 其实关于凝聚力的提升,《中庸》有言,“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也就是说,治理国家有九条大法:修养自我身心,尊崇贤德之人,密切血缘之情,敬重大臣,体恤群臣,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像父母爱其子一样爱百姓,繁荣兴旺百业,增加自身凝聚力以怀柔四方与诸侯。 简单归结为一句话,通过自身的德性修养与才干,将所有的人拧成一股绳,团结于一处,共赴同一个目标与前程。 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资料图 图源网络) 领导的格局与人格魅力对于团队的凝聚力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好的领导要有“全其力,凝其德”的战略眼光,将团体的力量集中于某一个共同的目标之上,而能够用自己的德性去感化、凝聚众人,形成一个领导核心。 当然这个核心虽是建立在权威基础之上,却并不走专制独裁,而是德性感召的路子。 好的领导能在关键时刻有决断力,及时止损以扭转风气,而不能任由自由散漫之气侵蚀团队肌体。否则,就会踏上衰落甚至灭亡之路。 兼并一个国家容易做到,但是要巩固、凝聚它很难。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创业难,守业更难。战国之时,列国纷争的背景下,兼并战争连绵不断。 如齐国兼并了宋国,但不能凝聚,所以魏国又夺走了宋国。燕国能兼并齐国,但不能凝聚,所以田单又夺回了它。韩国的上党地区,方圆几百里,城池完备、府库充足而投奔赵国,但赵国不能凝聚,所以秦国夺取了它。 这些都是深刻的历史教训。能兼并别国的土地而不能凝聚人心,就一定会被夺走。不能兼并别国又不能凝聚自己本来拥有的国家,就一定会灭亡。 战国时期,不仅要得到土地,还要得人心(资料图 图源网络) 社会人员组成成分是复杂并且多变的。所以要照顾到各个阶层的不同需求,但要有一个确定的准则——稽德则远。文中子王通说过,“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畏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稽德则远。” 有的人是为了追求安逸的生活而做事,有的人是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行事,有的人是迫于某种压力而勉强做事,最后大家都可能会取得成功,从结果的角度来看,是一样的。 但如果以道德的标准来衡量他们的行为,就会发现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秦始皇统一六国,其功甚伟,但在凝聚人心上却缺乏方法。武力的方法固然可以夺取政权,但巩固政权却不能以武力的方法。 始皇建立秦朝后,只知以暴力的方法去压制百姓。严刑峻法让百姓苦不堪言,焚书坑儒让士人人人自危。压迫的结果必然带来反抗。当起义军纷纷挑起反秦大旗后,全国人人响应,国家很快也就土崩瓦解了。 秦三世子婴剧照(资料图 图源网络) 凝聚人心也要讲求策略。对待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方法。凝聚士人要依靠礼义教化,凝聚普通民众要依靠政策引导。 礼义搞好了,士人就会归服;政治清明,民众就安定。士人归服、民众安定,这叫做最大的凝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