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古代人对风的认识:扶摇九万里,遨游六合中

http://www.newdu.com 2019-01-10 腾讯道学 止水 参加讨论

    文/止水
    风作为自然现象,很早就被人观察并做了记录。先秦文献,尤其是道家经典中对风都有较早的定义。本文通过考察《道德经》的“飘雨”和庄子《逍遥游》《齐物论》中关于风的描述,带大家走进《太古遗音》“列子御风”的世界:扶摇于九万之上,遨游于六合之中。
    飘风不终朝
    古人对风的认识,来源于自然观察。风无形,甲骨文中并没有“风”字,人们以“凤”代“风”。
    
    鹏飞万里(资料图)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中提及“飘风”,飘风的意思是大风、暴风。《诗·大雅·卷阿》:“有卷者阿,飘风自南。”毛传注:“飘风,回风也。”《诗·小雅·何人斯》:“彼何人斯,其为飘风。”毛传:“飘风,暴起之风。”
    
    骤雨初歇 止水摄(资料图)
    老子说:“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意思是大自然之中的所有狂风暴雨,都比较短暂,一切都会过去。自然天地尚且如此,何况是人呢?
    人一生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与坎坷,但这些都是短暂的,所以一定要顺应自然,与“道”相和。“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暴风骤雨都会过去,只需要耐心等待。
    大块咦气
    《庄子》中,有不同形式的风出现。《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徒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郭沫若认为“鹏”,即风神。
    
    云朵 止水摄(资料图)
    关于古代风神的记录,郭沫若引卜辞“于帝史(使)凤(风),二犬”注“此言于帝史凤者,盖视凤为天地之,故祀之以二犬。”古代并没有风字,而是用凤代替。风本无形,所以需要有其他有形之物来表示。
    “海运”,陈鼓应先生在《庄子今注今释》中将其注为:“海风动”。“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鹏若要高飞,需要“六月息者”,若是没有风的存在,即使是大鹏也难飞于天地之间。
    
    天籁之音(资料图)
    《齐物论》中的“夫大块咦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庄子将风定义为“大地吐气”,是古人对风的起因的解释。宋代吴淑《风赋》:“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既破萌而开甲,亦养物以成功。”
    后一句“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夫天籁者,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表明“地籁”是风吹各种地穴而形成的声音,“人籁”是人吹乐器而形成的声音,“天籁”则是事物自身发出的原始声音。
    后世用“天籁”一词来指代自然界的声响,即风声,鸟鸣,泉涌声等,也用来称赞琴声之美。
    御风而行
    
    列子御风 明·张路 上海博物馆藏(资料图)
    庄子还描述了“列子御风而行”的故事:“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陆机《要览》曰:“列子御风,常以立春归于八荒,立秋游乎风穴。
    是风至,草木皆生,去则摇落,谓之离合风。”列子,本名列御寇,道家代表人物,唐玄宗于天宝年间诏封列子为“冲虚真人”,为道教四真人之一。其著有《列子》一书,在道家的地位仅次于《老子》《庄子》。我们熟知的“愚公移山”的故事便出自《列子·汤问》。
    
    《太古遗音》之列子御风(资料图)
    《列子御风》,传为南宋毛敏仲所作。明末杨抡《太古遗音》道:“按斯曲乃神品仙音异人所传也......故能御风以行若驰天马然,扶摇于九万之上,遨游于六合之中,俯仰乾坤,飞跨宇宙,列迹于清虚无极之表而与天地相为始终焉。
    后之学道者,景仰其事而企慕之,写入绿绮,无非遐想其盛轨,而思同游于九垓八埏之境耳。不然,何其音之入神如斯也。”琴若天籁,琴家将列子御风流于指尖,宛如神游天地,堪为神曲。
    古代人民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对风逐步有了认识,唐朝道士李淳风最早为风做了定级。古人对风力的开发,是认识自然、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风本无形,却在道家经典中早有出现。
    人们在文学、音乐、绘画等各类文艺作品中,寄托了对神仙生活的向往:御风而行,遨游天地间!
    (编辑:见石)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止水,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