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民俗道艺 >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神

http://www.newdu.com 2019-01-14 腾讯道学 止水 参加讨论

    文/止水
    农历腊月二十三(部分地区为二十四),称作“小年”,也是祭灶的日子。祭灶神有着悠久的历史,本文结合灶的造字结构及历史演变、祭灶时间的南北差异、祭灶习俗来看这一传统节日。
    
    祭灶(资料图)
    灶,炊也
    灶的甲骨文暂缺,金文中上面是一个“穴”,下面像一个喜欢钻进穴中的蟋蟀。《说文解字》中有:“炊灶也。从穴。”《说文解字注》中有:“炊也。炊者,爨(cuàn)也。”
    
    灶金文、篆文 图源:止水(资料图)
    从造字结构来看,灶、炊以及爨,都与“火”有关。火的使用,代表着人类走向了文明,而作为中国人饮食中重要的发明,灶关乎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食治》中有:“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所以,灶对于中国人而言十分重要。
    
    杭州胡雪岩故居·七星灶(资料图)
    灶的发明以及演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京剧《沙家浜》中有一著名唱段:“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所谓的七星灶,主要有4个小温缸,3个主火。主火是烧菜、蒸煮用,小温缸可以烧水。此灶有七个眼,相传为鲁班所造,称作“七星灶”。
    
    东汉陶灶故宫博物院(资料图)
    七星灶可以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充分体现了古人的才智。灶的出现及演变,是古人居住条件以及饮食方式不断改善的结果。汉代的陶灶,是单一器具,与西周早期分食的鼎各有用处。
    从单体灶到诸如七星灶这类连同排烟功能一体的复杂灶具,其演化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伴随着中国文明的发展,成为了中国厨房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祭灶神
    灶神,即“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俗称“灶君”、“灶王”,是地地道道的厨房之神。关于“灶神究竟是谁?”说法很多。
    
    灶神(资料图)
    《庄子·达生》中有:“灶有髻”。司马彪注:“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淮南子·记论训》中有:“炎帝作火,死而为灶。”高诱注:“炎帝、神农,以火德于天下,死祭祀于灶神。”可以看出,灶神崇拜源于人们对火的崇拜。
    
    祭灶(资料图)
    灶神的职责,在《抱朴子·微旨》中记载道:“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者,三百日也。小者夺算。算者,一百日也。”
    意思是灶神的权利很大,若是得罪了他会有大麻烦。灶神每年会向玉帝通报人间的情况,这一天人们会提前祭灶神,希望能够“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帝京景物略》(资料图)
    关于祭灶神的时间,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说法。汉代之前祭灶是在夏天,《白虎通·五祀》:“夏祭灶,灶者火之主,人所以自养也。”汉代以腊日为祭灶日,汉至宋在腊月二十四。
    从明代的《帝京景物略》中可以看出,明代是“腊月二十四”祭灶。清代北京城的祭祀时间,除部分南方人之外,多为腊月二十三。南方地区诸如苏杭、福建地区仍以二十四为祭灶日。现今通行的说法是“北方以腊月二十三为主,南方以腊月二十四为主”。
    供品
    
    供品(资料图)
    供品,是指祭祀时为表达诚意而准备的供神祇享用的物品。民间在祭拜活动中的供品非常丰富,诸如菜肴、牲畜、糕饼、甜点以及水果等等。祭灶的供品,南北各地区大同小异。
    供品有荤素之别,荤多以黄羊、猪头为主,素多以糯米糖、糕点为主。鲁迅在《庚子送灶即事》诗中道:“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清·黄钺《画和丰协象册·黄羊祭灶》(资料图)
    鲁迅诗中的“黄羊”,语出《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后,暴至巨富。
    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上文已经提到,在汉代人们是腊日祭灶且推荐用黄羊。
    什么是黄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兽一·黄羊》:“黄羊出关西、西番及桂林诸处。有四种,状与羊同,但低小细肋。腹下带黄色,角似羖羊。喜卧沙地,生沙漠。”
    清代黄钺的《画和丰协象册》,有一幅就是以“黄羊祭灶”为主题。“只鸡”,就是一只鸡。曹操《褒赏令·祀桥玄文》:“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
    
    灶糖(资料图)
    “胶牙糖”,又作灶糖、关东糖。清文人厉鹗有《胶牙饧》诗:“节物关人意,残年一碟添。蓼花分点缀,粉茧共粘。”
    灶糖,鲁迅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
    
    老虎灶邮票(资料图)
    对于很多生活在城市里的人而言,传统的灶台实难见到。老虎灶,可能是近代以来仍存在于很多江南地区人们的集体记忆中的一种灶的形式,尤其在苏州、上海等城市化进程出现得较早的地区。
    作为城市供水的一种形式,老虎灶充当着热水供应站的角色,为周边的居民提供热水服务。
    祭灶,寄托了中国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当然,幸福生活还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付出。正如嘉庆在《画和丰协象册·黄羊祭灶》的批注中讲的一样:“养福修身致炽昌”:修身养福,努力付出,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编辑:见石)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止水,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