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格物致知 >

迎新春:接五福 纳百福 道万福 得全福

http://www.newdu.com 2019-01-17 腾讯儒学 姚海涛 参加讨论

    文/姚海涛
    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们都笼罩在家人朋友的祝福声浪里。在这真挚的祝福声里,我们在享受的同时,需要思考一下什么是真正的福
    理性地看待福的本真之意,看看我们与福之间的距离还有多远。无疑,这对于走好漫漫人生路当有所助益。
    
    福代表着美好的期望(资料图 图源网络)
    单以福的“数量”论,我国文化传统中就有五福、百福、万福、全福等说法。中国人常讲五福临门、福寿双全、百福并臻、万福金安。夸赞别人时常说,您真是一个全福之人。
    福文化在儒家五经之中都有体现。“五福”之说出自《尚书•洪范》。其云:“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可见,五福包括了长久的生命、充足的钱财、尊贵的地位、健康的体魄、安宁的心灵、光辉的德性、正常的死亡等诸多丰富的内涵。五福中蕴含着生命、财富、健康、地位、德性、死亡等内容,涉及到从生到死的人生历程。
    从“福”字的本义来看,有神灵保祐的意思。但这福并非仅能从神祉那里得到,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德行去获得福报。正所谓自求多福
    如《礼记•祭统》中提到,“贤者之祭也,必受其福。非世所谓福也。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谓之备,言内于己而外顺于道也。”
    古人认为“福”与祭祀相关的同时,也认为其与个人的贤德之间也有密切关联。福有“备”的意思。人如果内尽到自己的爱心,外在行为符合道义,这样所遇之事就无所不顺了。而这就是福。
    《大学》中有:“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人只有先涵养自身的德行,然后才会有人拥护、爱戴你。
    
    美好的德行,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资料图 图源网络)
    在此基础之上,你才会保有土地、获得财富、求得供给。所以,人要获得幸福,德行居于首位。正所谓,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做好当下,做好你自己,福无需外求,自然会来到身边。
    《诗经》中出现了“百福”与“万福”的说法。世俗之福包括了无尽的财富与众多的子孙。
    如《诗·大雅·假乐》中有“干禄百福,子孙千亿”。《诗·小雅·蓼萧》中则有“和鸾雝雝,万福攸同。”“百福”包括获得数以百计的福禄,繁衍出千亿个子孙儿郎。
    民间有多子多福之说。古代是农耕社会,在一个家庭之中,只有足够多的青壮年劳动力,才能去开垦更多的田地,再加之上天的风调雨顺,才能生产出足够的粮食,获得丰厚的产出与回报。
    后来,“万福”一词又成为古代妇女相见行礼的方式,称为万福礼。也就是大家在电视剧中所见到的女子行礼之时,口中所称的“万福金安”。
    后来,古人对福的认识越来越通达、全面,形成了涵盖人生全部的“全福”之说。如张潮《幽梦影》中有“有工夫读书谓之福,有力量济人谓之福,有学问著述谓之福,无是非到耳谓之福,有多闻直谅之友,谓之福。”
    
    专心读书、做学问,是幸福的(资料图 图源网络)
    在纷繁复杂的工作之余,能够有时间安静地读书的人,无疑是幸福人。能够有余力去帮助别人,也是幸福人。助人为快乐之本,也是幸福之源。如果能够通过读书获得学问,自成一家之言者,当然也是幸福之人。
    没有小人是非功过的嘈杂之声入耳,耳要清静,也是另一种福。孔子说,六十而耳顺。这无疑是一种很高的生命境界。
    如果有一帮博学多才、正直友善的朋友相处,自然也是一种幸福。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君子用文章学问来聚会朋友,属于以文会友。真正的君子以朋友来帮助自身修养仁德,属于以友辅仁。
    虽然不敢说“达则兼济天下”,但我们能够学以致用、服务人群、回馈社会,就是幸福人。
    《幽梦影》中还提到:“值太平世,生湖山郡,官长廉静,家道优裕,娶妇贤淑,生子聪慧,人生如此,可云全福。”
    
    青山绿水养人性灵(资料图 图源网络)
    生活于太平之世,便没有乱离之苦。生长在湖光山色之地,可享受环境之清幽。生活于清廉地方官的治下,恰好家境富裕,又幸运的娶到了一个贤惠的妻子,还生了一个聪慧的孩子。
    人生果若如此,也算是全福之人。人生果如此,夫复何求?
    就让我们在这个新春来临之际,接五福,纳百福,道万福,得全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