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民俗道艺 >

除夕:合家团圆,守岁迎新年

http://www.newdu.com 2019-01-22 腾讯道学 止水 参加讨论

    文/止水
    除夕,应该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是全球华人的大联欢。这一天,合家团圆,守岁迎新年。
    除夕
    
    清·康熙 行书四十一年除夕书怀诗 故宫博物院(资料图)
    除夕,是腊月的最后一天。如果该月有三十日,则为大年三十。如果只有二十九日,则没有这个称谓。除,《说文解字》:“殿陛也。殿谓宫殿。殿陛谓之除。因之凡去旧更新皆曰除。”意思是宫殿的台阶,引申为“去旧”。
    《营造法式》里有:“除谓之阶”。夕,与“晨”相对,暮也。所以除夕,就是腊月的最后一日,即岁夕。
    
    除夕·《红楼梦》剧照(资料图)
    除夕,是历法上新旧交替的转承点,历代都十分重视。唐玄宗时期,颁布了《假宁令》,规定官员的放假时间为“元正、冬至,各给假七日”。后人沿袭了这个传统,清代的除夕我们可以在《燕京岁时记》中看到:“京师谓除夕为三十晚上。
    是日清晨,皇上升殿受贺,庶僚叩谒本管,谓之‘拜官年’。世胄之家,致祭宗祠,悬挂影像。黄昏之后,合家团坐以度岁。酒浆罗列,灯烛辉煌,妇女儿童,皆掷骰斗叶以为乐。
    及亥子之际,天光愈黑,鞭炮益繁,列案焚香,接神下界。和衣少卧,已至来朝。旭日当窗,爆竹在耳,家人叩贺,喜气盈庭,转瞬之间,又逢新岁矣。”
    
    青年季羡林(资料图)
    千百年里,春节的风俗一直保留传承着,但在民国却有些不同。民国政府废除了旧历春节,所有单位在除夕、大年初一这样的日子也要上班。季羡林先生在1934年的除夕夜里写有:“周围的环境冷冷清清,没有一点‘年味’,自己也没有找到过年的感觉”。
    这么对比一看,眼下春节小长假的确给了人们更多相聚的时间,也让春节的传统文化保存了下去。
    年夜饭
    
    回家(资料图)
    中国人过年相聚,离不开吃。所谓的年夜饭,《清嘉录》中有:“除夕夜,家家举宴,长幼咸集,多作吉利话,名曰‘年夜饭’,俗称‘合家欢’。”作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中国人可谓是用尽了心思。
    返乡的人,为了吃上一顿年夜饭而加足了马力,所谓“一年不赶,赶三十晚”,就是为了吃上这“团圆饭”。
    
    年夜饭(资料图)
    从腊月二十三之后开始准备的各类食材,在除夕夜终于派上了用场。吃饭前,往往要先祭祖。祭祖后,方能上桌吃饭。餐桌上摆上种种带有寓意的菜式,如鱼(年年有余)、鸡(吉)等等。除夕夜里对很多人来说,不能少了饺子。
    饺子意为“更岁交子”,“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很多老人会在饺子里放上一枚硬币,寓意“招财进宝、财运滚滚”。
    守岁
    
    守(资料图)
    除夕是不眠夜,称作“守岁”。守的金文,上面是房屋,下面是一个“寸”,意思是器械武器。守岁的习俗,一说是为了抵御“年兽”出来吃人,所以要“守”。关于守岁,自古就有这个习俗。
    《风土记》:“除夕之夜,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东京梦华录·除夕》:“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
    《帝京岁时纪胜》:“高烧银烛,畅饮松醪,坐以达旦,名曰守岁,以兆延年。”《康熙宛平县志》载:“立桃符,贴春联、门神、挂钱,插芝麻秸,燃松枝于庭,熏藏术于室。
    撤祀先之余,阖家饮食之,曰‘守岁’,爆竹声达旦。”看得出来,古往今来人们都会在家中守夜通宵达旦,等待新年的到来。
    
    爆竹(资料图)
    除夕夜里点爆竹,即“爆竹声中一岁除”。所谓的“爆竹”,其实最早是指燃烧的竹子。竹子燃烧后,会发出劈里啪啦的声响,古人将其用于驱邪。《神异经》中有:“西方深山中有人焉,其长尺余,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热,名曰山魈。”
    这是关于爆竹最早的记载,随着火药的发明,鞭炮、烟火等代替了这一古法。现代人燃放爆竹,一定要遵守相关规定,切记要注意安全。
    
    春节联欢晚会(资料图)
    对于现代人而言,除夕夜里最为期待的当属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与老人、孩子围坐在电视机前,吃上点心、水果,享受一场全国人民的大联欢。从晚上八点,一直到《难忘今宵》歌声的响起,欢声笑语里中国人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
    (编辑:见石)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止水,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