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猪年话说猪花卉

http://www.newdu.com 2019-01-28 国学网 黄洽 参加讨论

    2019年从春节开始,是农历己亥年,按照我国传统的习俗,叫做“猪年”猪年伊始,说说以“猪”字命名的植物,希望能给大家增添见闻和节日乐趣。
      猪笼草
    
    猪字植物家族最有名的植物当推食虫花卉猪笼草。它是常绿半木质藤本,高约3米。4至7月开花,总状花序,长约20—50厘米;花小,红色,或紫红色口叶互生,叶柄有翅。叶子长相十分奇特,明显地分为3部;基部扁平,长约20多厘米,宽6厘米,椭圆状,和正常叶相似,绿色,能进行光介作用;中部变成卷须,能攀缠在其它物体土;顶部变成一个笼筒,形状象我国南方运猪用的笼子,故得名“猪笼草”。
    奇异有趣的就是这个“猪笼’,称作“捕虫囊”。囊口有半开着的盖子,盖子卜面满布着蜜腺,囊口向内倾斜,内壁有蜡质十分光滑;囊口边缘密生齿环,也分布蜜腺所有蜜腺都能分泌出又甜又香的蜜汁引诱昆虫来吸蜜。一不小公,就会滑人囊内深处,这时上面的盖子就灵活地盖好;掉人的昆虫又被囊底的粘液粘住,不论昆虫有多大善飞会爬的本领,也无法逃出“陷井”,就活活地溺死在粘液中。这时下部内壁上布满的腺体,马上就分泌消化液,将囊中之物进行消化吸收,美美地大吃一餐丰盛的虫肉荤肴。猪笼草就是靠吸收这些动物的汁液来维持生命活动的。
    猪笼草,全世界约有70—80种,每种捕虫囊的形状各不相同,有圆筒状的,有卵形的,有长倒卵状的,有漏斗形的……大小也不一样,小的长约3—4厘米,大的竟长达40厘米左右,可容纳液体2—3公斤,不仅捕虫,还能捕蜈蚣、小鸟等小动物。
    猪笼草的捕虫囊,色彩艳丽如鲜花,有绿色、桃红色、紫红色、金黄色,有的还有花纹,象只花瓶,观赏价值极高,受到人们的垂爱。还有一种生长在热带森林里的猪笼草,捕虫囊漂亮得象野鸡的羽毛,因此,叫它“阿尔古斯野鸡”。它们打扮得这样漂漂亮亮,这就难怪贪玩好吃的昆虫都被引诱来了捕虫囊并不全是高高地挂在猪笼草的叶子上,有一种猪笼草的捕虫囊是铺在地上,专门捕食蚂蚁。有的捕虫囊结构严密,还有“溢水口”,防止囊内积的液体过多时.进入的昆虫浮到液面上逃走。
    科学家们对猪笼草捕虫囊里分泌的消化液进行科学分析,发现成分相当复杂,除了含有能分解蛋白质的各种酶以外,还有两种化学物质,一种是胺,它能使昆虫麻痹;另一种是毒芹碱,会使昆虫中毒而死。德国科学家克立曾经观察猪笼草吃蜈蚣,蜈蚣的前半部分进入到捕虫囊里去了,后半部分还在外面挣扎,但因前半部分浸在消化液里,马上就变成了白色,结果就没能死里逃生。可见猪笼草的消化力是多么强大。科学家们想从研究猪笼草的消化液得到启迪,研究出新的杀虫剂、麻醉剂、消化剂,消灭有害的动物。
    猪笼草作为美丽的盆栽花卉,可用茎进行扦插繁殖,每段插穗要有2—4片叶子,去除底叶,再将其它叶子去掉一半,蘸上生根粉,插在水苔或珍珠岩中,然后用大塑料袋罩住,保持温度和湿度,放在没有阳光直射的地方。
    猪笼草原产在热带地区,喜暖怕冷,室温必须保持在10℃以上。盆栽观赏,每天要喷雾,保持周围湿度,放在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必须1—2年换盆1次,每年还要修剪上枝,使下部稳固。修剪的上枝不要丢掉,可用来扦插。捕虫囊在中温和高温的环境下生长良好。如果湿度低或根部过湿过干燥,捕虫囊长得就细小,甚至不能长出,如果温度过高而湿度太低,就会凋谢,甚至死亡。
    猪笼草不仅是奇异的观赏花卉,还有药用价值,有清热利尿、消炎化痰的功能,可治喉部发炎、皮肤病、眼疾、胃肠病等。
      肥猪果
    
    《植物名实图考》叫苹婆,它的别名不少,有凤眼果、频婆果、七姐果、枇杷果、丹果、富贵子、罗望子、罗晃子等。它和人们熟悉的梧桐(又名青梧)同属于梧桐科,常绿乔木,高达10米,树干褐色。叶纸质,长8—25厘米,宽5—15厘,两面平滑,油绿秀丽。初夏开,花杂性,无花冠;花萼粉红色,萼筒呈钟形,萼片5裂,细狭,先端又复连顶点,成为玲珑的灯笼型,令人瞩目,别致非凡。结蓇葖果,初时绿色,熟时红色。果内有种子1—5粒,椭圆球形,暗栗色。
    肥猪果原产我国南方和中南半岛、印尼及印度,生在山地林中或灌木丛中。当今,我国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四川和云南等省区都有种植。用播种和扦播繁殖,生长迅速,树冠优雅,叶大碧绿,花型别致,观赏价值高;国内外都爱作行道树、风景树、园林树。木材轻韧,可制器具。树皮纤维,可制麻袋。叶可裹粽。果英和蜜枣、陈皮煎服,可活血痢。种子可生食,更可炒熟食,还可和肉类同煮,风味如同栗子,种子还可榨油食用。
      猪头果
    
    又名茶梨,胖婆茶,红嵋,它与山茶同属于山茶科。它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4—15米。叶肥厚,革质,光亮,簇生在小枝顶端,披针形或矩圆状披针形,全缘。花大而多,形成伞房花序;花萼肥厚,红色;花瓣白色,红白相映成趣,常栽培在园林和庭院中的路旁和草地边缘作观赏。原产我国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国外老挝、缅甸、泰国也有分布。性喜温暖湿润,用种子繁殖。
      壕猪刺
    
    又名老鼠刺、猫儿刺、三甲刺、山黄连,它与常见的花木南天竹同属于小檗科。它是常绿灌木,高2米左右,枝有棱,灰黄色。刺呈3分叉,坚硬,黄色。叶革质,坚厚,椭圆形、披针形或倒披针形,边缘有10—20个刺状锯齿。4—5月开花,花20—30朵簇生。果熟期9—10月,浆果矩圆形,蓝黑色,有白粉。
    蠔猪刺,原产我国华中和西南地区的山地,海拔在1000—2500米之间,多散生于杂木林中或林缘、溪旁或路旁。南京中山植物园于1959年从野外引种栽培,多成丛种植,供观赏和作标本树。长江以南各地药圃有栽培,其根和茎供药用,治疮毒、痢疾等。根和茎都含有小檗碱,可作黄连素原料。长江流域一带的植物园和公园也有栽培。因枝繁叶茂,生长待异,花黄色,果蓝色,常作园林观赏树种,还可作绿篱种植,枝条有硬刺,绿叶有刺齿,禽兽不敢接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