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注意!道教与科学结合并非无限制

http://www.newdu.com 2019-03-07 腾讯道学 行苇 参加讨论

    文/行苇
    相较于唐宋元时代的辉煌,清中期以来的道教无疑是陷入了发展的低谷。近现代西学东来后,科学与理性成为社会主旋律。人类不再用神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站在现代文明的立场来看,道教充斥着巫鬼迷信和荒诞不经,如画符捉鬼、扶乩跳神、烧炼丹药等。正因为如此,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几乎无不对道教深恶痛绝,如那句著名的“中国文化的根坻全在道教”,出于以批判国民性著称的鲁迅先生之口,显然并不是赞美之辞。——鲁迅《1918年8月20日致许寿裳》:“《狂人日记》实为拙作,又有白话诗署‘唐俟,者,亦仆所为。前曾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后以偶阅《通鉴》,乃悟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成此篇。此种发见,关系亦甚大,而知者尚寥寥也。”完整看这段文字,“根坻”说的真实意涵,不言而喻。
    
    进一步发掘道教医学的历史传统和当代价值,从而推动道教教义的全新建构。(资料图)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复苏,人们逐渐开始重新认识传统的一切,以往那种偏激否定为宽容理解所取代。且由于宗教学、历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大众也更多认识到道教的真正内涵并非迷信二字可以囊括。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关系道教命运的教内人士和知识专家,无不期望道教能找到与现代社会相沟通、调适的发展方向。
    如不久前,知名道教学者盖建民教授发表《科学化浪潮下如何进行道教教义的新诠释与新建构》的文章,认为在科学昌明的今天,道教应当努力与科学精神相调适,要注意扬弃巫鬼迷信之类,而发扬合乎科学、理性的内容,如道教重生爱生传统下积累的丰富的养生学资源。“在当代科学化浪潮的不断冲击下,对道教教义的全新建构应回归到‘神仙之道’对人的重视这一核心内涵上来,复归道教悠久的重生爱生传统。结合我国当下重点实施的‘健康中国’战略,从仙到医,将道教医学作为突破口,以医学、养生学视角诠释‘神仙信仰’为关键途径,进一步发掘道教医学的历史传统和当代价值,从而推动道教教义的全新建构。”
    
    所谓道教与科学的结合、调和不是无边界的、随意的、可以无限放大的。(资料图)
    盖教授此文提出了一个对教界颇有启发的思路,而具体如何操作则有待于教内外有识之士的努力。另外,由于英国学者李约瑟及国内道教学研究的成果影响,现在教内外大多了解到道教与古代科学技术存在许多亲缘关系,因此教内也长久存在一种试图用科学论证道教信仰尤其是道教修炼的呼声。然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所谓道教与科学的结合、调和不是无边界的、随意的、可以无限放大的。
    在这里,不想展开去讨论何谓科学,只需要指出最简单的一点:即现代科学要求任何问题、学说、观点可以通过实验、实践加以证实,或者理论上的逻辑推演加以论证,并且这种验证、论证是可以重复、可逆的。
    所以,有的人认为道教追求肉身不死,而肉身不死可以通过生命科学加以实现,因此道教可以与科学结合。这就犯了两个错误:其一,从科学的逻辑来看,肉身不死违背基本的自然规律。其二,如果科学进步真的解决了肉身不死的问题,那结果绝不是有助于道教发展,而是道教被科学技术所取代。这就像古代人由于医疗条件不足,可能遭遇头疼脑热会弄个符水当药喝。然而时至今日,无论符水是否有效,几乎所有人在生病时首先的选择都是看病吃药。若谁得个感冒类的小病还去求符,恐怕全社会都当笑话看。这就是道术为科技取代。
    就此而言,近代陈撄宁先生的仙学之说,也属于一种不成功的探索。因为陈先生虽然想引入科学、理性精神,通过具体的实验来证成肉身的长存,“他的新仙学实际上就是人体科学和医学的结合。他的仙学包括生理学和心理学理论,实际上讲的就是人体科学。”但如果人体科学真的实现了肉身长存,那么道教、仙学对于“肉身长存”这一结果而言也纯属多余。
    
    科学探索自然,宗教讨论人面对生活的态度。(资料图)
    另一方面,道教的身体修炼如内丹术,是以人身为实验对象,确实可以划为人体科学的一个部分。可是这种身体修炼也存在难以量化检测、重复试验的困难。盖内丹道、导引术、内家拳等这一系列道教中可供调节身体机能的道术,其践行的结果如何,与每个个体的身心状态紧密相连,不同个体在实践这些道术时,其效验、感受可能存在巨大差别,难以形成量化检测和严密数据标准,也就较难论证其科学性。更不必说道教内修理论中大量的阴阳五行、坎离水火等说,在物质、肉体层面所指为何,也没有明确的交代。
    同时,即使这一系列道术的确达到了养生之效,如研究表明老年人练习太极拳确乎有极好的养生保健效果,这种道术的推广也同样无助于道教的发展。因为当道术为养生服务,这一技巧性的内容就脱离了道教信仰,正如太极拳在全球扩散,练习者多达数亿,但和多少人信奉道教无甚关系。道教并不因太极拳的广泛传播而获得发展。
    因此,在道教史上保留下来的丰厚的医学、养生学遗产,对于今日道教如何利益社会人群的确是巨大的有待挖掘的资源财富。从这一角度来说,道教依然存在可以与科学共融、交汇的地方。如果能够加以合理利用,对道教的发展确乎有所助益。但正如盖教授指出的,更重要的是道教的“神仙”观念也需要作出新的调适和解读。然而,如果今日依然保守“肉身不死”的观念,试图以各种养生方术和科学对接,那无疑要么会被科学抛弃,要么会被科学取代。
    再比如,道教信仰天地万物间存在大量的神灵,烧香诵经,拜忏超度等各种宗教仪轨,都建立在有神论的基础之上。而科学无法证明神灵的存在,甚至否定鬼神世界存在,试问这又如何融通呢?
    实际上,道教经典中并没有将“肉身不死”等同于“神仙”信仰,道教的“神仙”观念在剥离各种怪力乱神的内容之后,依然可以作为人格圆满和超越的代称。这是早在六朝至唐代的道教教义教理就已经确立的信念。(具体可参考相关道教心性论、重玄学的研究成果)如《玄门晚课经》就明确言道:“若皈圣智圆通地,便是升天得道人。”
    此外,正如盖建民教授文章所说的:“‘道教之道’有‘理’有‘义’,且教理、教义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修道之人因言教也即教义而悟教明理,明乎教理、达于大道为本,言教之义则为末。……教理即是说明信仰之理由的语言文字,教义则是根据宗教经典,概括性提出的与‘教理’相契合的思想和行动的准则。”
    
    应当更多关注对社会心灵的疏导和滋养。(资料图)
    科学探索自然,宗教讨论人面对生活的态度。这二者虽然存在交集,但在核心主题上存在差别。因而,即使是道教这样一个与古代科学技术有着许多交集的宗教,也不可能实现全面的科学化,更不可能取代科学。教内人士对此宜有清醒认知。
    宗教关心的不是自然科学知识,而是人的生死问题、价值问题,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通俗来说,宗教要教导信徒如何面对死亡,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烦恼痛苦是非得失,进而推导出一套生活的伦理原则、道德规范和习俗禁忌等,道教欲在今日社会有发展,一方面要努力褪去巫鬼之风,另一方面宜更好利用养生学资源,而最重要的还是应当更多关注对社会心灵的疏导和滋养。
    (编辑:如风)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行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