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诚 《逍遥游》作为《庄子》一书的开篇,包含了庄子对“道”的领悟,寄托了庄子对于人生追求的深刻寓意。要读懂庄子对“道”的领悟,要读懂庄子的人生追求,不可不读《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资料图) 鲲化为鹏 《逍遥游》开篇就讲一条名为鲲的大鱼化身为鹏遨游天际,飞往南海的故事,寄托了庄子追求大自由大逍遥的人生理想。 鲲有几千里那么大,显然它要比一般鱼儿的活动能力和范围要大很多,但还是受到生存空间的限制,不够自由,所以让其化身为大鹏,可以自由自在地翱翔于天上地下,活动空间更加得广阔无碍。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蝉和斑鸠讥笑大鹏说:“我一下子就飞起来,碰到榆树檀树之类的小树就停落在上面,有时飞不上去就落到地上,何必非要高飞九万里而往南海呢?” 庄子借此说明了大与小的区别:“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朝生暮死的小虫子不可能知道一个月的时光,夏生秋死的寒蝉不可能知道一年的时光,这就是短命。楚国南面有一种冥灵树,以五百年为一个春季,五百年为一个秋季;远古有一种椿树,却以八千年为一个春季,八千年为一个秋季,这就是“大年”。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资料图) 由此可见庄子的时空观,他要的自由既不想被局限在一个狭小的空间范围内,也不想被限定在一个短暂的时间范围内。人生有时间的局限性,用万年古树的眼光看人的一生,和用百年人类的眼光看小虫的一生,难道不是一样短暂吗?只在朝生暮死之间。所以庄子能够把思维放到漫漫历史中去,纵横上下千万年,来思考想要的自由。 此虽免乎行,尤有所待者 庄子觉得大鹏还是还不够自由,因为鹏鸟飞翔还得依靠风,要依靠什么就会被什么所限制。“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而庄子认为,人生的痛苦就在于人必须要依靠什么,但是这种依靠会让你的人生被束缚了,成为了欲望的奴隶,才能的奴隶,而终究不得自由。 依靠才智得到一官之职务,依靠品行合乎一乡人的心愿,依靠品德符合一国之君的要求,依靠能力可以取得全国的信任,在庄子看来这些都因有所依靠而不自由。对于从不在乎外在的赞誉和非议,能认定自我和外物区别的宋荣子,对于乘风而行,从不极力追求得到幸福的列子,庄子认为两人还是没达到理想的境界,因为“尤有所待者也”。 乘风而行(资料图) 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由不依靠从而引申出不追求,因为只有不追求什么,所以才能不依靠什么。所以别人都追求有用,而庄子追求无用。他接连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他的不追求和追求。 不追求从属性的东西。尧要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拒绝,理由是天下在尧的治理下既已大治,却还要自己来取代尧,难道自己为了名吗?名是实的从属,既然自己不为求得从属性的东西,那么有住有吃就够了,要天下有什么用呢? 道是有缺陷的智慧难以理解的。肩吾问连叔,觉得接舆说话海阔天空好似诳言,而不相信。连叔回答说人不仅有瞎、聋等生理缺陷现象,智慧上也有同样的情形,认为肩吾就有,说得道神人不管世俗事。 道与世俗追求的东西是截然不同的。宋人到越国卖帽子,但越国人根本不戴帽子。尧治理天下安定政事,但是如果到姑射山和汾水北拜见四位得道神人,就会感到深奥而忘掉自己是一国之君。 无用之用,是为大用。惠子说有一个不能盛水、不能装物的大葫芦,因为没用而打碎了。庄子说他太不善于使用大东西了,为什么不考虑将它系在腰上以浮游江湖呢? 无所可用,安所困苦。惠子说有棵臭椿树没有用处,木匠看都不看一眼,说庄子的话大而无用。庄子说为何不把树种植于空旷乡土、广阔旷野,逍遥地躺在树下呢?树不遭斧砍或伤害,它虽然没用途,但又有何苦恼呢? 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资料图)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庄子认为,若顺应自然,顺应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边无际的宇宙,他还需要依赖什么呢?所以说至人能超越自我,神人能不求有功,圣人能不求有名。“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追求的大自由大逍遥境界可谓大矣!虽然我们可能没有想过达到这种境界,庄子本人是否达到我们也不知道,但是深刻领悟庄子在其中论述的种种道理,对我们感受庄子思维的广阔性,思考自己想要的人生;对我们理解庄子悟的道,体悟自己的道,都是受益匪浅的。 (编辑:西铭)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道诚,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