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明德讲堂 >

《一种说法》之黄俊杰:守丧几年 全看心安

http://www.newdu.com 2019-03-21 腾讯儒学 黄俊杰 参加讨论

    文/黄俊杰
    《论语˙阳货篇》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
    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谈到孔孟对于婚姻与家庭,我们可以从论语里面,宰我与孔子的一段对话来开始讲起。宰我就问孔子说,现在通行的父母走了以后,要服三年之丧,他说这个太久了吧!如果三年不再实践礼仪,那礼的传统就断掉了,那三年如果不再奏这个乐,音乐那乐的传统也会断掉。
    宰我基本上,是从三年之丧会影响农业生产,会影响礼乐的传承来讲的,判断要、或者不要实行三年之丧这个行动,是从这个行动到底会产生何种效果来衡量,这个现代伦理学家称为“功效伦理学”。
    《论语˙阳货篇》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曰:安。
    子曰: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
    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但是孔子不是这样看问题。孔子认为要或者不要对父母实行三年之丧,最重要的判准不是外在的功效,而是你内在的心,安或者不安的问题。他说,一个有仁德的君子,在居丧的期间,食不甘味,听到音乐,这个也不会快乐,那他居家也觉得很不安,所以他这个没有办法不实行三年之丧。
    那孔子对这一个要或者不要实行三年之丧这个行动,他的判断是你个人的“存心”问题。古人讲,“此心安处是吾乡”,孔子这种立场,跟宰我的立场,是“存心伦理学”与“功效伦理学”的对比。
    
    判断的标准不是外在的功效,而是心
    《论语˙学而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那么自孔子以后,对于家庭,基本上是从“存心伦理学”出发的。在学而第二章,孔子的学生有若,有子曾经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所以“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做为家庭伦理的“孝与弟”,在先秦孔门那里是作为实践“仁”的一个基础,或者出发点。换言之,家庭在先秦孔门那里,是被当作实践仁德的一个场域。
    《论语˙为政篇》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
    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为政篇里面,有人就问孔子说,你为什么不去从政呢?那孔子就引用尚书的话说,“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因为家庭是一个实践仁德的场域。
    在孔子看来,只要在家庭里面,我们实践有子所讲的“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那在家里实践“孝弟”这个仁德的基础,那就和我们去从政,是一样的。
    因为孔子相信,这个世界是一个从自我到家庭,到宗族、到国家、到天下的一个同心圆展开的过程。因此何必实际去从事政治工作呢?那么孝弟,是实践仁的一个基础。
    
    自我到家庭,到宗族、到国家、到天下的一个同心圆展开的过程
    《孟子˙万章上》
    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
    亲之欲其贵也,爱之欲其富也。封之有庳,富贵之也。
    身为天子,弟为匹夫,可谓亲爱之乎?
    在这里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提出来的就是,在孟子万章篇里面,就有一个这个对话。万章就说,那个舜的那个弟弟,叫做“象”,一天到晚,就一天二十四小时想着怎么样把他的哥哥杀死。可是舜做了天子以后,就原谅他了,而且还封给他一块地,他说为什么会这样呢?
    那孟子说,“仁人”,一个有仁德的人,对待他的弟弟,他“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不会把个人的负面情绪,这个掩藏起来,而且不会把今天的不高兴,这个带到明天;对自己的弟弟,只有亲之、爱之。那“亲之”,希望他愈来愈、地位愈高,“爱之”希望他的生活,愈来愈好。
    因此就把他的弟弟,封在“有庳”这个地方,是使他富、使他贵。
    舜在历史的记载,舜的家庭可以说是,对舜来讲是很大的历练。他的父亲“瞽瞍”道德甚差,他的弟弟一天到晚想要害他。那王阳明啊,被流放到贵州的时候,发现当地的人,当地的土著盖了个小庙,那里面奉祠的是谁呢?就是这个舜的弟弟“象”,是很坏的一个人。
    那王阳明还写了一篇象祠记,来写这个、来记载这一个以象为奉祠对象的这个小庙。然后他的结论,王阳明说,在舜看来,“天下无不可化之人”。那他显然是把家庭、根据孔孟这一段对话,把家庭当作是一个“道德的小区”,而不是当作一种“权力的争衡”的场所
    
    天下无不可化之人
    像舜跟他的弟弟之间的一段故事,所呈现的舜的家庭伦理,和他的问题,如果我们联系到舜和他的父亲的这一段故事,我们就可以对孔孟的思想中的家庭伦理,做更进一步的思考。
    
    黄俊杰先生(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主讲人简介:
    黄俊杰,现任台湾大学特聘讲座教授、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学术咨询委员、台湾通识教育学会名誉理事长,曾任台大讲座教授兼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院长。研究领域为东亚思想史,近年着有《东亚儒家仁学史论》、《大学之理念》、《东亚儒家人文精神》、East Asian Confucianisms:Texts in Contexts等书,多种著作被译为英、日、韩、越、德、法、西、斯洛维尼雅文出版。
    本文及视频为大爱电视《一种说法》提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敬请关注腾讯儒学微信公众号“ruxue_qq”,收看更多精彩文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