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止水 在生活里,我们经常会遇到这两个词:养生与养身。虽只是一字之差,却有很大的区别。道教注重养生,而典籍中也常有“养身”的说法。本文结合“身”、“生”两字的造字结构,并从道教典籍不同的语境来看“养生”与“养身”的区别,最后来谈谈现代生活中的养生之法。 生与身 生(资料图) “生”的甲骨文,像新芽破土。《说文解字》中有:“生,进也。象艸木生出土上。凡生之属皆从生。”。“生”也引申为“出也”。《易·观卦》中有:“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生,是一种欣欣向荣,积极向上的状态。 身(资料图) “身”与“孕”,同源,甲骨文像一个怀孕的女子。《说文解字》中有:“身,躬也,象人之身。”《易·艮卦》中有:“艮其身。”我们最为熟悉的,还有《孝经》中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从字型来看,两个字的不同,在于“身”更趋向人的身体,而“生”更趋向于一种状态。 养生与养身 喂养(资料图) 养,本作“養”。甲骨文表示圈羊喂养。繁体中,有“食”的意思。《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养,供养也。”《易·颐卦》中有:“观颐,观其所养也。” 道教经典中,有很多以“养生”为题,比如《导引养生图》、《升玄养生论》、《大洞玄保真养生论》、《太上保真养生论》等。此外,也广泛存在于文人的作品中,嵇康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写有:“吾顷学养生之术,方外荣华,去滋味,游心于寂寞,以无为为贵,纵无九患,尚不顾足下所好者。” 论仙(资料图) 关于“养身”,道教典籍中也多有涉及。《抱朴子内篇·论仙卷二》中写有:“若夫仙人,以药物养身,以术数延命,使内疾不生,外患不入。”《云笈七签》中有:“故知食为养身之资,身乃有病之聚。今子乃去食养身,留身除病,岂不惑哉?” 《老子想尔注》中有:“求长生者,不劳精思求财以养身,不以无功劫君取禄以荣身,不食五味以恣,衣弊履穿,不与俗争,即为後其身也。而目此得仙寿获福。” 我们对比上文中的语境会发现,“养生”与“养身”的确在本质上有区别。仔细一品,平日里的吃素、食补也仅仅停留在“养身”的阶段,而真正做到“养生”,又得有另一番心境。 城市养生 城市车流不息(资料图) 城市生活,的确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工作机会,加强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但同时也给人们带来很多压力与烦恼。在之前的文章中,笔者曾给大家介绍了丘处机祖师的“四时养生”以及游访武当山期间关于“吃睡动行”的养生四字精要。 五谷(资料图) 首先,城市养生当以“养身”为基础,注重饮食的规律与合理的饮食搭配,同时应该加强体育锻炼。《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中有:“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各类食物进行合理的搭配,可以使得营养均衡。 道教讲究“贵身”、“炼形”,《三洞群仙录序》中有:“炼形致仙,虽贤者不能笃信。故神仙显迹,昭示世人,使炼气存真,保命养神,以祈度世,脱嚣尘,超凡秽,而游乎八极之外。” 食补(资料图) 其次,要在修行中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养生”之法。对于养生,道教典籍及先人的文章多有涉及,各家对于“养生之要”都有自己的理解,但也有很多相通之处。比如《庄子集解·德冲符》中有:“道家所重在养生,而养生之要,则在养此生生之和......故养生之道,在制喜怒,制喜怒在泯好恶,泯好恶在返视而内听,即乐记所谓‘反躬’也......庄子之道,在养生而不益生。惟不以好恶内伤其身,以期如大宗师篇所云‘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即养生也。” 《医方集解》引苏子瞻的养生法有:“苏子瞻养生颂曰,已饥方食,未饱先止,散步逍遥,务令腹空,当腹空时,即便入室,不拘昼夜,坐卧自便,惟在摄身,使如木偶。”对于养生,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笔者在武当山走访高道过程中,也常被劝诫要在尘世中修,要找到自己的方法,方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一字之别,便会有很大的区别。从上文的不同的语境,读者朋友可以好好品味“养生”与“养身”之间的区别,再结合在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身之法。 (编辑:西铭)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止水,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