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求仙者众、成道者少,修道成仙的路究竟在哪里

http://www.newdu.com 2019-04-22 腾讯道学 清虚道人 参加讨论

    文/清虚道人
    去到各地道观,总是能看到有香客正在虔诚焚香朝拜,值殿的道人常常把神坛打扫得纤尘不染,这些都是人们表达信仰的体现方式。中国人讲“举头三尺有神明”,不论是否信仰宗教,人们对虚空中的未知神力始终是充满敬畏心的。
    
    究竟何为神仙?(资料图)
    道教之神仙信仰,不仅在于敬重至高无上的神明所掌握的生化大权,更在于教化人们可以通过信奉和礼拜的方式去实现拜神仙、学神仙并达到做神仙的目标。但在面对殿堂中的庄严塑像时,人们心中难免会生起疑问,究竟何为神仙?千百年来,求仙丹、尝仙药的人们,他们可曾实现了长生不老的梦想?世人都讲神仙可学,而学习的法门又在哪里呢?
    面对种种质疑,《重阳全真集》中曾记录了重阳真人对于世俗人等质疑神仙可学的回答,其曰:“长生妙理,人具仙材,孰不可求?有怠而弗成者,显而至多;有勤而取验者,隐而甚少。世人以多见为信,以不见为疑,遂以仙事茫茫,为不可期也。”意思是说,道家人修行所追求的长生妙理并非虚假,道生万物,道本寓含在万物之内,万物均秉有相同道性,因此言,求仙明道是人人都可以做的事情,并不会因为外相不同而产生仙凡之别。修仙的第一要务是修炼己身,但这一过程异常艰辛。人们都具有趋利避害的特性,在遇到些微挫折时总是会被自己的惰性打败,由此才不得仙道法门。古往今来求仙之人众多,因无法跨越自我魔障而失败者亦在多数,真正成功者却少之又少。世人只看到失败者众,便妄下断言认为神仙不可求,这其实是并没有明白道教拜神求仙的本意是什么。
    
    道教中提到的仙,通常是指在世修炼有成的人们。(资料图)
    何谓“神仙”?
    在道教原始教义中,神与仙是需要分开讲说的:
    神,意指各类神祇,是由先天道气化生,并含有万物精灵之性,是大道本体的有形显化,神即道也。唐吴筠作《玄纲论》,其中论述大道与神明的体用关系时称:“道者,何也?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源。”百姓去道观中拜神仙,祈求神人神力可以帮助自己消灾去愆,依靠的便是大道化生之力。在道教中并不存在造物主,唯一具有创造能力的万能之“神”便是“道”,万物都是道的显化,诸天圣真更是由“一气化三清”的理念衍生而来。道教经韵中经常念诵“与道合真”四个字,鉴于道化诸神、神本即道的理念,唯当能够合于道真之时,也就可以与神通感,众生的祈愿才能够得到圣真感应而有求皆应。合于道真的过程,其实便是由人修炼至真仙的过程。
    道教中提到的仙,通常是指在世修炼有成的人们,《太上老君内观经》则为其定义为“长生不死,延岁数万。名编仙箓,故曰仙人”,这便契合了道教对长生久视的追求。与道气生化为先天诸神的过程相对而言,通过后天的修炼而成为仙人的过程,更能够代表道教承载的宗教化育内容和济度精神。正如前者言重阳祖师所示训诫,长生久视以成仙的道理虽然很玄妙,但其实人人皆具备得道成仙的潜能。道教提倡神仙可学,是在教化人们去发现自身之道,剥除后天的贪嗔痴而回到真我的纯朴状态中。
    
    入世当积善功,出世本意清静。(资料图)
    《西升经》中说:“人在道中,道在人中。”人能不失道,近可通感神明,远能修炼成真。道并不在于外,所以秦皇汉武出海寻仙的经历只能成为传说故事。大道法于自然,是每个人在无遮无掩之时体现出来的本真状态,所以修道是向内在自我去求证的过程。道教中把修道有成的仙人称作“真人”,既是指他们参悟出了真道的妙处,更是指他们能够透过一切世事表象而看到真我为何。
    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西方哲学体系把人分为本我(无主观人为意识)、自我(有意识的状态)和超我(具有前意识的功能,类似于神仙的概念)三个阶段,与之相比,道人修行既非是从人间自我向世外超我的过渡、也非是从有为之自我向无为之本我的回归,而是强调在去除掉一切人为欲望之后所能呈现出来的纯然本真状态,此本真即是道真,是与生化诸天神明和天地万物的大道相合为一的“真”。如果弗洛伊德的理论是一种线性理解,那么道教的修真体系则是封闭的环,真正的仙人不是超越自我,而是对真我的回归。这就为道教神仙信仰体系附予了社会教化的功用。
    元朱象先《终南山说经台历代真仙碑记》开篇记录了“九天仙伯文始先生无上真人”(即尹喜)的碑刻,其中有一句话曰“仰道德为生化之源,宗神仙为立教之本”,这便把道教既尊崇无上虚无大道、同时又敬奉神明仙真的缘由讲明白了。“仰道德”与“宗神仙”,均意在教化也。
    自古以来,道教便以长生久视为修行目标、以得道成仙为修道理想。道教诸多神仙之所以可以受到万世香火,一则因其有在世功德,二则源于其息心寡欲,教示给众生的乃是如何取得入世与出世间的玄妙法门。入世当积善功,出世本意清静,出有证无之间又不失本心,如此一来,人生百年便再无难题扰心。道在己身,求的正是自己而已。
    (编辑:如风)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清虚道人,腾讯道学专栏作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