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由河北省杂技团演艺有限公司提供 来看看杂技怎么让文物“活”起来 在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今日石家庄这一带,曾有一段时间既不属于燕,也不属于赵,而是属于一个名为中山的神秘国度。它曾栖身于战国七雄腹心之地,创造了灿烂文化。11月9日晚,河北省杂技团演艺有限公司创排的一台以文物展示、历史风貌再现为主题的大型杂技剧《梦回中山国》将在省会天缘剧场首演,带领大家穿越时空领略一段战国中山的绮丽繁华和铁血传奇。该剧还将于11月10日和11日晚上演两场。 □本报记者 黄蓥 剧情:以史上“阴姬江姬争为后”为原型 中山国是春秋战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白狄族鲜虞部落建立的一个诸侯国,因城中有山得国名,公元前296年被赵国所灭。中山国虽只是“千乘之国”,却以“武功”闻达于诸侯,鼎盛时代与燕、赵、韩、魏同时称王,史称“五国相王”,与七雄并驱,成为“战国第八强”。由于史料典籍稀少,人们对中山国的历史知之甚少。直到20世纪70年代,河北考古工作者在平山县三汲乡一带的野外发掘,才将中山国从沉睡中唤醒。如今随着人们对中山国研究深入,随着中山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功获批立项……中山国的身影越来越璀璨夺目。 “剧情以史籍中记载的‘阴姬江姬争为后’为原型,一些主角历史上真有其人,当然故事有演绎。”《梦回中山国》总导演胡雅莉说,全剧约为80分钟,包括序、狩猎、宫宴、大婚、战争、尾声六幕,讲述中山王在一次狩猎中偶遇阴姬,决意娶她为后,令深爱他的江姬倍感失落,此时赵国对中山国虎视眈眈,大战一触即发……从去年开始筹备到如今即将首演,胡雅莉感触很深,“我是沧州人,12岁来到石家庄。创作这部剧之前对中山国一无所知,接触这个题材后真的很惊讶,原来石家庄有这么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创排这部剧也是希望用艺术和舞台把中山国带到观众眼前,让大众对中山国文化有初步的了解,这也是该剧最大的意义。” 创新:杂技让四龙四凤方案“活”起来 “《梦回中山国》创下了我们团多个第一次,其中用杂技表现文物,让文物‘活’起来,在国内也是首次。”河北省杂技团副团长魏银拴说,用杂技剧讲述历史故事这在国内很少见,去年申报国家艺术基金时引发了相关专家的浓厚兴趣,连说河北杂技人胆子够大,也对该剧充满期待。最终该剧成功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大型舞台艺术作品新创作项目的资助。 昨天记者在河北省杂技团排练厅看到,中山王族墓和中山古城遗址出土的诸多典型文物贯穿《梦回中山国》全剧,它们有时现身视频,比如序幕一开始包括山字形器、铁足大鼎、双翼神兽以及中山篆文字等依次出现在纱幕上;有时是演员的道具,比如第一幕演员耍的中幡顶端就是山字形器,还有第三幕女演员表演“滚杯”时用的道具就是十五连盏灯的造型。最抢眼的当属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第二幕中它出现在舞台上,演出中几位女演员从方案下现身,她们的服饰造型与铜方案的龙凤相统一,与杂技中的女子造型节目相结合,做出各种技巧,仿佛方案上的龙和凤活了过来。 胡雅莉透露确立全剧重点表现文物后,编导组做足了功课:“多次去河北博物院,网上搜集资料,跟相关专家交流。我们希望每一幕都有件主题文物,体现方式都不一样。拿四龙四凤方案来说,龙凤造型非常精美,相得益彰,我们就想到了杂技中的女子造型,也是通过肢体的纠缠交织展示各类技巧。” 值得一提的是,《梦回中山国》以杂技表演为主,融合舞蹈、武术等,其中就有中幡、蹬伞、蹬鼓、魔术、地圈、空竹、皮条、肩上芭蕾、单杆、扛杆、滚环、蹬桌、晃梯顶技等河北杂技的诸多拿手好戏,对此胡雅莉说:“业内有种说法,杂技毕竟是炫技艺术,讲故事有难度。这次我们尽量在保留杂技本体语言的基础上加入戏剧表演。中山国文化是石家庄乃至河北的文化名片,河北杂技也是河北文化名片,能把它们融合在一起,这也令我们在创作中充满激情。” 抢眼:《史记》中提到的“跕屣”舞怎么跳 “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女子则鼓鸣瑟,跕屣,游媚富贵,入后宫,跕诸侯”,《史记》中这段关文字曾令很多人好奇,中山国人的歌舞会是什么样?此次《梦回中山国》展示了中山国女子擅长的“跕屣”舞。 胡雅莉说史书上对“跕屣”舞没有具体描述,“从字面理解就是穿着无跟的小鞋踮着脚尖轻轻走路的舞步,我们根据词义加上想象来创作了这段舞蹈。”还为此专门设计了舞鞋并找厂家定制,穿上这种舞鞋演员就用前脚掌行走和舞蹈。“这段舞蹈中我们还融入了杂技中的蹬鼓和肩上芭蕾。” 与此同时,纱幕投影与LED大屏相结合,给观众极大的视觉冲击力;或悠扬或激昂的音乐,令剧情起伏更加扣人心弦……《梦回中山国》看点实在不少。对此魏银拴说,该剧汇聚该团60多名演职人员,“从10月10日进入排练到首演才20多天,这些天大家都在以‘白加黑’的模式抓紧排练,忙到凌晨两三点是常态。由于排练时间紧张,全剧肯定有不完善之处,我们也希望在首演时聆听专家和观众的意见,今后进一步打磨和提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