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衣冠服饰 >

古老壮锦踏上新潮之路

http://www.newdu.com 2019-05-27 中国新闻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中新社南宁1月6日电 题:古老壮锦踏上新潮之路
    中新社记者 蒋雪林
    背小孩的背带心,挂在墙上的壁挂,这是老一代壮锦产品的用途;如今,古老的壮锦踏上了新潮之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谭湘光和她的徒弟范丽华,正在尝试将时尚元素融入壮锦产品,用壮锦来制作嫁衣和旗袍。
    “这就是我和师傅一起联手制作的《锦衣华服》。”广西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范丽华6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这是一套嫁衣,该作品采用壮锦“万寿花”“龙凤纹”等经典纹样,寓意着吉祥如意、福泰安康。作品将传统与时尚融合,目的是想呈现出具有独特民族意味的嫁衣。
    《锦衣华服》款式端庄大方,复古中彰显奢华与唯美。谭湘光和范丽华师徒二人凭借“锦衣华服”壮锦嫁衣,拿下了2017年广西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创作工程精品奖。
    今年63岁的谭湘光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广西壮锦织造工艺传承人,从事壮锦织造近40年。为了避免壮锦文化传承出现断层,2015年,谭湘光大师接受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邀请,到该校设置工作室,为学生传授壮锦编织技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范丽华成为谭湘光的得意门生。
    “壮锦的织法主要有两种:双色壮锦采用通经通纬的织法,比较简单;彩色壮锦则用通经断纬的织法,织娘要根据花纹的变化不断地剪掉纬线。双色的简单纹样,一位熟练的织娘三天就可以织出一米;若要织彩色的复杂纹样,一天才能织出十公分。可谓‘寸锦寸金’。”谭湘光说。
    “想培养出一名合格的壮锦织娘需要很长时间。壮锦技艺复杂难学、产品利润微薄,少有年轻人愿意去继承。”谭湘光表示,近年来,她收了很多徒弟,但没几个人能坚持下来。
    为了摆脱困境,谭湘光决定转换思路。“只有让壮锦融入日常生活,融入时尚元素,才能让年轻人喜欢,才能赢得市场,才能给壮锦匠人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这样自然会有更多人愿意传承这门手艺。”谭湘光说道。
    决定让壮锦“潮”起来的谭湘光,开始尝试将民族元素和时尚设计相结合,开发出壮锦杯垫,壮锦围巾和披肩,壮锦封套笔记本等实用型产品。壮锦杯垫别致可爱,壮锦披肩优雅大方,谭湘光将精湛的传统技艺与现代美学相结合,产品让人眼前一亮,深受消费者喜爱。
    “由传统壮锦织造的床单、被褥等产品,由于工艺复杂,价格很贵,虽饱含民族元素,但由于式样老旧,根本卖不动。”谭湘光说,她推出的新产品却供不应求。
    “现在,有范丽华的帮忙,我对壮锦文化的未来更有信心了。”谭湘光表示,“90后”女孩范丽华从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一直跟随她学习,成了她最得力的助手。
    对广西壮锦文化非常热爱的范丽华,通过谭湘光手把手地言传身教,已熟练掌握织锦技艺。“将来,我要穿着自己制作的壮锦嫁衣走进婚宴的殿堂。”范丽华说。
    如今,年过六旬的谭湘光,依然坚守在编织壮锦的竹笼机前,在她的手中,用来编织壮锦的四百六十根细长的棉线仿佛有了自己的生命,在经纬交织中渐渐显露出它的灵魂和美丽。
    随着年龄的增大,谭湘光将手中的梭传递给了徒弟范丽华。“拿起老师传递给我的梭,对于壮锦,我已经不仅是热爱,更是一种责任,我要发挥自己的所长,将现代服装设计思想与传统壮族织锦技艺结合,生产出更多符合年轻人喜爱的产品。让很多的人了解壮锦工艺。”范丽华说。(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