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还在发展,情节还得推动。黄老师继续问:还要回贺卡吗?学生们有的回答:要回复。有的回答:不要回复。这时,黄老师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听学生的理由,这个地方处理得非常艺术。课堂上的讨论就是碰撞,碰撞就会產生智慧的火花。根据这节课的教学任务,黄老师从学生的回答中找到了要点,记叙文一定得有故事,故事是为表达主题服务的,原文中有一处提到,作者情感上不愿意让李小屹失望的。这就是文章中的情感内涵。 此处的引导,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要让学生从文章的内容认知上升到情感认知。好在前面做了大量的铺垫,到这里,做适当的点拨,学生理解起来便不再那么困难了。 四、“四读四写”定主题 通过前面对文章情感内涵的思考,黄老师出示以下原文: 我把贺卡放回去,生出别样心情。李小屹是个相信神话的孩子,多么幸福,我也有过这样的年月。在这场游戏中,我应该小心而且罢手了。尽管李小屹焦急地期待回音。 就在昨天,星期日的下午,雪人前站着一个女孩,背对着我家的窗。她装束臃肿,胳膊都放不下来了。这必是李小屹。她痴痴地站在雪人边上,不时捧雪拍在它身上。雪人桔子皮嘴唇依然鲜艳。 我不忍心让李小屹就这么盼望着,像骗了她。但我更不忍心破坏她的梦。不妨让她惊讶着,甚至长成大人后跟自己的男友讲这件贺卡的奇遇。 补写文章的结尾是接下来的任务。黄老师提示“注意要从思想情感角度去写,也就是说要考虑文章的主题”。之后,通过三位同学的反馈和黄老师的点评,基本接近揭示文章主题的目标了。然后出示原文: 一个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地幸福。 然后,让学生观察语文结尾的特点。黄老师简单点评后,让学生为文章定一个标题。经过讨论,学生给出结论:《雪人贺卡》。黄老师出示原标题《雪地贺卡》,学生进行比较后觉得后者更贴切。 最后,黄老师跟学生们一起总结,这节课所学到的内容。 就这样一堂“读写共生”的作文教学课,让笔者对此得出两点认识。一是读写共生教学不等同于读写结合,前者是在共生原点的引导下,进行完整的写作教学。二是读写共生作文教学中,不会过分追究引文的辞藻,而是把引文当“线”,教师的作用就是“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就是“穿针引线”的过程,生成结果才是真正该关注的问题。作者:邹鑫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