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及其影响略论(1)

http://www.newdu.com 2019-05-27 论文联盟 佚名 参加讨论
中国古代文学对我国的文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当今时代,我国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尤为缺失,在文学界,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承状况也并不乐观。因此,为了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文学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的演变历程 
    (一)口语传播时代 
    口语传播时代的起源一直存有争论,学术界部分认为从甲骨卜辞时代开始,中国古代文学便已经开始了口语传播。更多的人认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口语传播起源严格来说应该是起源于《诗经》产生的时代。但无论是甲骨卜辞时代还是《诗经》产生的时代,两者都同属于商周时期。从两者的传播形式来看,甲骨卜辞时代更多的是通过事物的外观形状向人们传播文学,而非利用口头语言传播。而相对来说《诗经》时代在语言传播上的影响力是远远大于甲骨卜辞时代的。由于口头语言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简单、最有效的传播方式,因此,在传播内容上《诗经》也更利于人们口口相传。 
    (二)抄写传播时代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过程中,抄写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抄写传播的起源始发于秦汉,自秦代时期便已初具雏形,到了西汉抄写传播已经成了当时最主要的传播手段。抄写传播的发展主要受秦代秦始皇颁布的“书同文,车同轨”政策和汉代颁布的“废挟书令”影响。通过文字统一和废除儒生私藏典籍当诛的法令,中国古代文学的抄写传播得到了大力发展。文字的统一使古代文学的传播更为便捷,而“废挟书令”大大刺激了儒生对古代文学的渴求,使抄写传播变得广泛。而抄写是需要书写载体的,在秦汉时代,古代文学的抄写载体主要分为简牍、绢帛、和纸质载体。在秦代和西汉时期,抄写传播的主要载体还是依赖于简牍。而到了东汉年间绢帛和纸质的传播载体才逐渐出现,在东汉时期,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载体主要是依赖于绢帛,而纸质传播载体则在一些史书记载中才用得比较广泛。 
    (三)雕版印刷传播时代 
    在隋唐年间,印刷术的应用给中国古代文学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这一时期,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主要在传播效率上得到了大力发展。同时传播载体也得到了改良,纸质传播载体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效率都得了大幅度的提高。这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雕版印刷传播时代奠定了基础。同时由于科举制度的产生,政府大量整理中国古代文学,雕版印刷术的使用需求大量增加,大大刺激了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因此,在雕版印刷传播时代,我国古代文学传播开始呈现出以纸质书籍为主批量传播的模式。 
    二、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详解 
    (一)语言传播 
    语言传播是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中最为便捷、普遍的传播方式。在不同的文明时期,语言传播的方式存在很大差异。从文学的发展上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口头传播、唱和、乐妓演唱。 
    1.口头传播 
    语言的诞生要早于文字的出现,上古时期由于文字还没有在人类的生活中出现,因此,先民早期的文学都是通过口头创作,然后经过人们口耳相传才得以保留下来。在最初的文学传播中,大多数的早期文学,都是由部落的祭祀人员构建的神话传说。在神话和传说中,先民也通过他们的智慧将神话和传说做了明确的区分。把纯粹的幻想和虚构叫做神话,把一些具有史事实影的叫做传说。同时在早期文学中,歌谣也是先民口头传播文学的主要形式之一,人们利用歌谣来表达内心的思想情感,同时通过歌谣歌颂自己心中的英雄形象。在早期的歌谣中,为了利于传播,大多数的歌谣都显得比较简洁、生动、形象。 
    2.唱和 
    唱和是一种诗词术语,是做诗与他人相酬和。唱和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是甲方赠予乙方诗词,乙方根据甲方所赠的诗词用原韵来回答。这种依韵唱和的诗唐代白居易、元稹二人的诗颇多。另一种是乙方回答甲方的诗词,只根据原作的意思而另自用韵。唱和一词语出《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陆德明释文:“本又作‘唱’。”晋左思《吴都赋》:“荆艳楚舞,吴愉越吟,翕习容裔,靡靡愔愔。若此者,与夫唱和之隆响,动钟鼓之铿肱,有殷坻颓於前,曲度难胜,皆与谣俗汁协,律吕相应。”文學史上,许多名公先达曾以他们显赫的身份来辅助其作品的传播。这是由于在封建时代,信息的传播价值更多是由传播者本身的身份地位决定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诗词都是经过社会名流赞扬后才被广泛传播。 
    3.乐妓演唱 
    乐妓演唱融入中国古代文学主要是从魏晋六朝开始,在唐宋时期,乐妓演唱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影响尤为深刻。自唐宋以来,乐妓向文人索词的现象已经较为普遍。而将词融入乐妓演唱,无论是对于乐妓还是词人都是一个双赢的过程。这种双赢的模式为乐妓演出和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都有积极的影响。 
    (二)文字传播 
    文字的出现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具有重大的影响力,与语言传播的特点相比,文字传播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更具有完整性和文学性。文字和语言在文学上的表现力度本来就存在差异,站在文学角度上说,文字传播更有利于文学的表达,因为文字不仅可以表达出许多口头语言,同时一些不适合口头表达的书面语言也能在文字传播中适用,因此,自文字出现以来,我国古代文学的传播方式便主要是以文字为主。而文字传播的表现形式主要分为两种,一是题壁传播,二是文本传播。 
    1.题壁传播 
    题壁始于两汉,盛于唐宋。其中的文体形式主要是以诗歌为主。据《晋书》记载,汉末师宜官是可以考证的最早的题壁者之一。自汉代以后,题壁逐渐增多,以南北朝为界限,题壁开始得到发展,在唐宋时期形成了一种风气。在唐宪宗时期题壁种类主要以官壁、驿墙壁题诗居多。而在唐宪宗时期,最为著名的两位题壁诗人便是白居易和元稹。元、白二人也亲为题壁。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三云:“元白齐名,有自来矣。元微之写白诗于阆州西寺,白乐天写元诗百篇,合为屏风,更相钦慕如此。”正如白居易在《答微之》诗中所说:“君写我诗盈寺壁,我题君句满屏风。与君相与知何处,两叶浮萍大海中。”而在宋代,题壁之风方兴未艾,举凡邮亭、驿墙、寺壁等处多有题咏,叫人目不暇接。由此可见,题壁之风在我国古代盛行。而通过题壁的形式能够有效保留我国古代文人遗留下来的文学瑰宝,在考究我国古代文学上有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