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研究 >

古代文学研究现状以及文学感悟力分析

http://www.newdu.com 2019-05-27 中国论文联盟 佚名 参加讨论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累中,中国古代经典文化有很多斐然的成绩,在历史长河中闪闪发光。例如四大名著、《离骚》、《诗经》等,他们都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和民族寄托,更是蕴含着艺术、文学、哲学等多种文化元素。所以,我国古代文学经典的研究,是有着较强的意义和必要性的,应该引起文学学者的重视。   
    一、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现状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文学涉及各个方面,对经典文学的研究也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古代文学经典研究主要有这几个综合方面值得考察。   
    (一)对于文学理论方面的研究   
    在古代文学经典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于诗经经典的学习以及探讨上面。在《诗学经典的在体化面向》这一著作中,将对经典文学的学习理论讲述的非常清晰,对于诗学经典的当代再认识进行了非常明确的阐释实践和重点讨论。   
    其中一文就提出了,文学经典所涉及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它对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作品等多个方面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并根据“诗言志”的时代背景,对其文学理论经典化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其中实现文学理论经典化的过程和途径包括精品的本质、经典的载体、政治的权力、影响的延续、阐释的空间、儒家的努力等六种途径。除此之外,学者在进行对文学理论的研究时,部分学者容易将重点放在学士思想潮流对经典文学理论的影响方面,比如说在邓新跃《盛唐诗歌经典化》一文中,他对具有权威的诗学话语在经典化过程的作用进行了论证,并且客观的分析了《沧浪诗话》对于盛唐时期诗歌经典化的影响。   
    (二)对文学理论经典化的综合性研究   
    客观而言,我国文学学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并没有多少,在王云涛的著作《中国古代贬谪文化与经典文学传播本研究》中,从一种宏观的角度出发,清晰并论述了古代经典文学作品所传承的人文精神和传播的动力,在此之后,又对《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经典的文學作品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探讨。从综合性研究的层次上看,这一方面最为显著的代表就是沙红兵、吴承学所共同著作的《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在这篇文章中,他们系统全面地对古代文学经典的形成、类型、品质等各方面以及对后世的影响都做出了解读,总结出了古代经典文学的基本特征,那就是可重读性、中心性、成熟性、广涵性、普遍性五个特点,说明了古代文学经典形成所需要的条件,其中包括当时的政治状况、经济发展程度、文化背景、社会的风气习俗、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以及心理特征等方面,除此之外,他们也表明经典文化的形成,其中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偶然性,他们用一种更加宽广更加现代化的语境去阐释,对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影响和意义进行了全面深刻的说明。   
    (三)对经典文学个案方面的研究   
    这个方面是古代文学经典中最受欢迎也是被研究的最多的领域,研究的学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对象进行研究,来探讨这类文学经典形成的过程和原因。在研究讨论的过程中,部分学者希望通过对这类案例的研究,来总结出古代文学经典形成的逻辑,从多个视角对文学经典进行深刻解析,帮助后来者加深对经典的理解和思考;但与此同时,也有另一部分人,他们更加偏重于对经典文学所产生的时代的特征进行分析,认为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阐释经典形成的过程。在《{史记}文学经典的建构过程及其意义》这一著作中,作者张新科全面地讨论了《史记》经典化形成的历史过程,并阐述了它经典的构建,清晰地表明《史记》的经典化不仅将其自身的文化价值扩大,与此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文学史的发展,换句话说,在历史与《史记》的相互辉映的过程中,它成功的让自己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保值和增值,在它进行保值和增值的过程中,它也就一步步地实现了经典化。   
    二、提升文学感悟力的途径   
    文学感悟力,顾名思义,就是提升对文学中心思想、文学美感的体会和感受能力。文学是一门关于语言的艺术,作为艺术来说,我们不能理解成只需要简单的听说读写就是能力的提升,这都是相较而言比较浅层次的要求,我们更加需要深入的是对语言节奏的把握、意境的欣赏、思想的交流等等。这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所以需要我们掌握正确的途径,日积月累,就会慢慢找到方向。   
    (一)注重文章意境的层层深入   
    一篇文章放在面前,我们不可能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将它其中所蕴含的中心思想全部收入脑中,这是不现实的。因为感情的升华有一个渐变的过程在其中,一开始就将中心思想收入眼底,自己是无法一下子就将它吸收并且消化,从而转变成自己的思想。这与数学的学习有异曲同工之妙,一道题的计算,如果我们一开始就知道答案,其实我们很难静下心来一步步去计算他的步骤,如此一来,我们是很难读懂的,灌输式学习,很多诗句里面的古典之美,是会被我们忽略的。比如当我们学到李清照的词《醉花阴》时,如果一开始我们知道李清照想借词表达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以及自己孤独寂寞的伤感,我们就会大意,当别人问起,从词中哪些景象或者字眼里能够体现出来,我们很难静下心来去分析。如果我们一开始通过对重阳节把酒赏菊以及黄花所引用的比喻句来慢慢渗入,这种感情就清晰的多。   
    (二)注重学习主体的感受   
    文学和语文,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不能忽视人的感受。我们研究文学,就类同于研究文章,研究作者,从而准确的分析出他内心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这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共同的东西,所以在学习研究中,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感受,让他们独立揣摩,独立思考。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思想和情感经历又不尽相同,所以应尊重每个人的思考。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仔细体会逐字逐句,每一句都是一桢美景,其中那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不同人有不同感受,有人认为是作者对后来遇见的美景致使心情愉悦的烘托,但有些人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深入分析,认为这句话是对当时爱国分子朱自清内心对现实的无奈和不满以及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的真实写照。每一个答案都是精彩的,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对主体感受的培养,增强他们的文学赏析意识。   
    (三)注重文学积累   
    自打入学以来,我们熟知这样的一句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话糙理不糙,对文学的熟悉感的增强,有助于我们培养良好的语感。大量的文学作品的阅读,在高达一个峰点之后,遇到文学作品,我们便很轻易地就能理解其中的情感思路,这就是长期的积累带给我们的文学语感。在自己今后进行文学创作中,很多经典也是可以运用在自己的文章里,并且有了深厚的语感积累,我们自己所写出的东西也会更带有美感和深度。这都是需要长期的积累的,所以这个环节必不可少。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当前研究现状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文学学者在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研究现状方面,取得了很多非常惊人的成绩,他们从不同的方向和视角出发,帮助人们对古代文学形成了更加清晰、更加全面、更加透彻的理解。对于相关的学术研究人员来说,我们对古代文学的研究,更多的应结合如今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现实来考虑,对文学经典方面的研究以及发展方向进行更加深刻的规划,这样才会更加有提升古代文学的参考价值,进而推动中国古代经典文学的发展。作者:沈丹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