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剩余快感与资本主义的永恒扩张(2)

http://www.newdu.com 2019-05-27 论文联盟 佚名 参加讨论
齐泽克曾借助拉康对“烧着的孩子”的梦的解析来说明上述这一点。拉康在《精神分析的四个基本概念》中谈到了这个著名的梦:一个小孩死了之后,曾经连续几天守护在孩子病榻旁的父亲雇了一个老头来看护孩子的尸体。“睡了几个小时后,这位父亲梦到他的孩子站在他的床边,用力摇着他的胳膊,轻声埋怨道:‘爸爸,难道你没有看见,我被烧着了。’他惊醒过来,注意到隔壁房间里闪着火光,于是急忙走过去,发现雇来的老头已经沉沉入睡,一只燃烧的蜡烛倒了,引燃了裹尸被和他心爱孩子的一只胳膊。” [ 2 ] 63对这个梦的通常解读是强调外在刺激对梦的打断并使做梦者惊醒过来,即隔壁房间的燃烧所产生的烟雾对孩子父亲的惊醒作用。可拉康的解读却不同,他重点强调做梦者本人的逃逸性而不是外在烟雾的刺激性。在他看来,梦中的父亲所遭遇到的孩子的责备(没看见他被烧着了),实际上暗示着父亲的犯罪心理。也就是说,这位父亲在梦中正遭遇可怕的经历,“比所谓的外在现实本身更加可怕,而这正是他惊醒过来的原因:逃避他欲望的实在界(Real of his desire),他的欲望的实在界在可怕的梦中呈现了出来。他循入了所谓的现实之中,以便能够继续其睡眠、保持其盲目性、避免面对他的欲望的实在界”。[ 2 ] 64  
    理解拉康此处的观点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他没有把现实当作真实的、客观的现实来看待,而是直接把它界定为能够使人继续睡眠、继续保持盲目性的另一个梦。对一个正常做梦的人来说,现实是梦的断裂与消失。而在拉康看来,对于一个在梦中有着难以忍受的可怕经历,或者说其欲望的实在界在梦中有可怕呈现的人来说,现实必然承担着掩藏其欲望的实在界的功能,从而使他的现实只不过是另一种梦而已。其次,正因为他在做梦时有着可怕的经历,所以,他的现实之梦即作为幻象建构的现实必须不断持续下去,他才能不断地掩藏其欲望的实在界,并继续其睡眠或者说保持其盲目性。齐泽克借助拉康的这种观点来谈论意识形态问题,在他看来,意识形态所建构的社会现实本身,是用来帮助我们逃避或掩藏创伤性的剩余这一真实的内核的。这种逃避必须不断持续下去,也就是说,意识形态性的现实必须不断建构下去,否则,就像拉康的“现实”不再可能保证我继续睡眠、保持其盲目性那样,齐泽克的意识形态幻象也同样不可能继续存在。  
    二  
    以此为基础,齐泽克把自己的解读思路推进到了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之中。我们以他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客观市场的论述为例,来说明这一点。在《资本主义的界限》一文中,齐泽克对客观市场问题上所呈现出来的复杂性进行了深入剖析。  
    尽管并不存在“客观的”市场,而仅仅只是诸多个人之间的相互联系,但每个人都把市场看做为一种摆在他面前的客观体制……。不只是市场,我们的整个生活也是被这种物化的机制决定的。然而,那些使科学技术的进步同他们连续不断的活力保持一致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却把这种进步体验为决定和操控他们生活的一种客观限制:这种限制被视为“体制化的”,任何人都无须对此负责,所有的人都只是感到有必要使自己与之相适应。对于资本主义来说同样如此:任何人都无须承担责任,所有人都陷入到竞争、盈利、保持资本的流通运动的客观欲望之中。[ 1 ] 25  
    初看起来,这只不过是对意识形态幻象的一般论述。但如果我们从剩余快感与意识形态幻象之间的悖论性关系的角度来加以解读,就能更清晰地了解齐泽克到底想讲什么。笔者认为,上述这段话的关键是最后几句话,在资本主义的客观市场这种物化机制中,任何人都无须为自己的竞争、盈利等客观欲望负责,他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进去。这就是客观市场这种明明不存在的东西却仍然要大摇大摆地出现在那儿的原因。根据剩余快感的理论,我们首先问:客观市场想掩藏的创伤性剩余到底是什么?答案是很清楚的:诸多个人之间的人与人的关系。而我们知道,在人与人的关系层面上,个人是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任何人都不能无限制地投入到竞争、盈利等活动中,因为还必须考虑到跟自己构成“关系”的其他人的利益。这显然不符合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们对客观欲望追求的需要。因此,它会让人很不舒服,同样也让人感觉到它应该被掩藏起来或逃避开来。这就是作为意识形态幻象的客观市场之所以存在的原因。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人们建构出客观市场这一意识形态幻象,就是为了掩藏在真实的内核层面上个人之间无法进入赤裸裸的竞争和利益关系而产生的“创伤”。同时,正是因为存在着这种真实内核层面的“创伤”,所以,客观市场这一意识形态幻象必须被不断地建构下去,必须表现出越来越客观的外表。因为一旦它不再能被持续地建构下去,它本身就是被解构。当然,如果它能够持续地被建构下去,那么,真实的内核层面的“创伤”也就永远被掩藏起来了。  
    齐泽克从这种角度对资本主义的解读不仅停留在上述客观市场层面,而且还延伸到了对整个资本主义发展过程的分析上。他是从对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是资本自身”[ 5 ] 278这句话的重新解读开始的。我们知道,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中的确讲过这句话,但他是明确地用这句话来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内在矛盾的。  
    以广大生产者群众的被剥夺和贫穷化为基础的资本价值的保存和增殖,只能在一定的限制以内运动,这些限制不断与资本为它自身的目的而必须使用的并旨在无限制地增加生产,为生产而生产,无条件地发展劳动生产力的生产方法相矛盾。……如果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发展物质生产力并且创造同这种生产力相适应的世界市场的历史手段,那么,这种生产方式同时也是它的这个历史任务和同它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关系之间的经常的矛盾。[ 5 ] 278-289  
    马克思从这种“经常的矛盾”中得出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历史性和暂时性的结论。可齐泽克得出的却是资本主义的永恒发展性的结论,而导致这一点的根本原因是他把基于剩余快感的意识形态解读模式,挪到了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解读上。在齐泽克看来,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不但不会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而且还会导致它的永恒发展或者说永恒革命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