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朝中期就开始初步形成,经历了清朝康熙、雍正以及乾隆三朝,资本主义萌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这个时期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曲折和缓慢的,但是覆盖的地区较广、规模也比较大,涉及到的行业也比较多。 一、手工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发展和提高 在清朝初期,社会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手工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都有所提高,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也在明朝中叶基础上更进一步。 手工业生产工具逐渐发展,生产技术也较之前提高不少。江浙地区的棉织业发展程度较高,去除棉核的轧花机以及将棉花弹成发花的弹花机的应用能够大大的提高纺织行业的效率,此外,利用搓花盖和能够手足并用的脚踏纺纱纺车,实现了一次纺纱数量达到三根甚至四根,大大的提高了纺纱效率;搬纱用的筒子、理经轮用的经车以及织布机等机械的投入使用 ,大大提高了棉布的质量,在当时,“幅宽三尺 ,紧绷若绸 ”的优质棉布也能够纺织出来。丝织业相关的纺织工具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改进,尤其是杭州的丝织业在全国独树一帜,南京的织机数量足有七千架;景德镇瓷业涉及到工序多达70多道,从细节处加以打磨,在工艺方面,由于高岭土在瓷胎中的比例合理和淘练精细,同时当时的人们对火候掌控能力大大增强,瓷胎在清朝初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根据现在科学的测定,白度能够达到75%,同时瓷胎不仅坚实,而且有着很强的透光性,此外,铅粉和珐琅涂料的应用,加上对温度极佳的控制,使得彩瓷呈现出不同浓淡的色泽,而且这种彩瓷的立体感比较强。从这几个方面来看,这种生产方式使得多余的产品必须要供给市场,这样一来,商品生产就出现了,这也大大促进了小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分化,促进了生产作坊规模化的发展。 二、社会制度的变革,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在清朝前期,匠籍制度的废除,大大解放了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历朝历代,徭役制度一直都是强迫匠户给朝廷从事各种生产或者非生产性的劳作,尤其在元朝和明朝,匠户在官营从事长时间的劳作进行服役,直到后来匠户不断出逃,加上货币经济的不断发展,匠户的依附性稍微减轻,但是匠籍仍然未被废除,尤其在明朝,匠户被统治阶级划分为“住坐”和“输班”,住坐匠户的编制和工作时间很严格,每个月都要给官府做工十天,输班匠户则每三年为一个周期,每次都要远到京师给统治阶级做为期三个月的工。到了清朝顺治年间,随着匠籍制度的废除以及地丁制的实施,一些技术娴熟的工匠得到了较大的自由,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促进了手工业产品的发展,也为工厂手工业规模的扩大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此外,清朝初期解除并开放了一些禁止性的民营行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就拿民营矿业来说,我国历朝历代都将矿产当做统治阶层专用资源,有的甚至是统治阶级的专用矿产,在明朝,民间矿业也逐渐发展起来(当然,一些贵重的金属矿除外),除了一些贵重的诸如金矿银矿铜矿等等之外的常见的矿产都得到封建统治阶层的许可,在缴纳相关的税收之后,民间的一些组织或者个人都可以对其进行开采。直到清朝初期,对以往各种诸如铜矿锡矿铝矿等等禁止开采的金属矿采取开放的政策,康熙十九年特许衡阳和永州等地对铜矿、铝矿等进行开采,乾隆十一年准许郴州开采锡矿,允许民间个人加以开采等等,这些都极大地解放了民间矿业发展的积极性,对矿业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清朝初期,为了巩固统治阶层对全国的统治,革除明朝末年的一些苛捐杂税以及弊政,花大力气对圈地的行为进行遏制,对饱受战乱之苦和到处流亡的人们予以安顿,并对垦荒行为进行大力鼓励和支持,随着“更名田”制度的颁布,极大地推动了战后经济社会的崛起和发展,康熙五十五年,当时的中国农田面积已经接近于明朝末年全国耕地的面积,到了康熙六十一年,农田面积达到了八百五十余万顷,远远超过明朝末年的七百二十余万顷,农业生产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同时,在苏州一些地方,双季水稻的亩产甚至达到六石以上,从农业这个角度来看,农业制度的改革,极大地促进劳动力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而推动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三、社会的进步促进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 清朝初期相对于明朝中期而言,社会明显在不断进步,这也促进了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康乾盛世使得整个中国的国力大大增强,人们也开始有更多精力花在手工作业上面,这也使得人们能够更多的精力去研究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商品化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其二,社会的进步,使得人们对商品的要求也开始提高,各种优良品质的丝织品和陶瓷制品都在人们的要求中不断改革技术和发展。比方说,人们在追求实用的同时,也对瓷器的美工更加注重,对丝绸品质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商品化的发展与突破;第三,社会在进步的同时,虽说政府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但是一些商人和有识之士对商品出口有了更深的了解,给出口市场提供了商品保障,中国大量的丝织品和瓷器以及其他一些手工作物相继出口国外,这也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与增长。第四,社会的进步体现在清朝的商业政策上面,清朝前期,统治阶层秉承着“通商以裕国用”的思想,实行了一定程度的有利于商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比方说对各个关口的税收进行调整,对违例收税的行为进行取缔和打击等等,这对商业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积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四、逐步开放的商品市场,有利于实现“互通有无”,促进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 清朝初年,随着顺治康熙乾隆三朝的休养生息,整个国家从明朝末年的大规模大面积的战乱、生产力完全遭到破坏的惨状中恢复过来,经济也逐渐发展起来,加上社会的安定,这些都极大的促进了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进而刺激商品的生产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战国时代到清朝初期,我国商品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国内商品市场也已经成熟,全国化的流通刺激了商品需求,流通的商品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商品规模也在不断变大。就拿清朝初期南京一带的丝织品的流通为例,由于南京汇聚了丝织品制造的原料、机械,在南京生产的绸缎往北方,能够运抵到北京一带,向东运输到朝鲜地区,西北方向能够到达黄河区域的陕西、甘肃一带,西边则能够抵达四川一带,西南方向的云南和贵州,南方的湖北湖南、河南、浙江福建等地市场上都能够看到南京生产的绸缎,可以说南京一地的绸缎在全国流通遍布全国。明朝中期资本主义兴起的盛泽镇,这个地方盛产绫罗绸缎,也是通过商品流通环节,在整个中国行销,这也导致当时官僚地主阶级对丝绸制品的喜欢以及丝绸制品工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此外,闻名全国的景德镇瓷器,不仅仅在景德镇销售,还能够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在皇宫内院和官僚阶级的府邸都能够见到景德镇瓷器,河南和湖北的棉花以及棉花制品都通过商品流通到达全国各区域。从这些层面来看,当时全国各个地区比较出名和规模化的手工制品大多数都能够在全国各地流通。可以说,商品在全国流通,对于商品生产以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本文主要就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进一步发展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较明朝确实有了较大的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时经济的发展,但是,封建阶层为巩固自身统治和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实行的闭关锁国和抑商重农的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