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生态哲学视野中的生态文明及其深层解读(1)

http://www.newdu.com 2019-05-27 论文联盟 佚名 参加讨论
生态文明建设倍受关注的深层原因在于,当代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而所谓的生态危机,概括地讲,就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实践活动超出生态的自我恢复能力,非规范的污染排放超出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超常规的资源利用超出资源的自我循环路径,导致生态系统结构紊乱,环境有序功能下降,资源利用难以为继,从而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生态哲学正是当代哲学界从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化进程,面向生态环境危机的严峻现实,展望人类生存发展的文明前景等一系列活动中提升出来的哲学新形态。   
    从生态哲学维度解读生态文明,如果撇开人类发展观及其价值取向,就可能无法有效表征其时代结构特征与现实实践品格。因为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一般而言,从发展的历时性角度讲,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也就是前农业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及以往包括工业文明阶段蕴涵的生态文明因素在内的所有的积极成果;从发展的共时性角度讲,生态文明则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它相对并渗透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以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的生态化转向。   
    从生态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视界审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地把握,人的观念形态特别是思维方式的生态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人类的生物多样性特别是文化多样性的生态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人类的经济活动特别是发展方式的生态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人类的科技体系特别是生产方式的生态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手段;人的消费模式特别是生活方式的生态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人的自由生存状态特别是全面发展样式的生态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生态文明并不是单纯的或是单一的文明形态,而是具有以生态化主导型为前提基础、兼容并蓄多种文明模式的整合体——从纵向维度上,具有前农业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前后有序传承性的特征;在横向维度上,具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的有机交织性的特征;在整体效益上,具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约各类资源、提高能源效率的有效统摄性的特征;在技术保障上,具有讲求科技的生态含量、节能技术的推广和包括绿色适用技术、现代环保技术和整个科技体系生态化在内的绿色技术的追求,促使一切有害生态环境的生产技术将受到严格限制,特别是对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实行强制性淘汰制度,而无害生态环境的生产技术将得到高度重视直至积极推广,从而加速和谐发展进程的特征;在能源利用上,具有能源结构转变的多样化,当代过渡能源的再生化,理想生态能源的规模化以及力求常规化石能源的清洁化改造、过渡能源的积极开拓和生态能源的规模化提升的特征;在市场经济运行与政府宏观调控上,要有新的制度之创新:“中央计划经济崩溃于不让价格表达经济学的真理,自由市场经济则可能崩溃于不让价格表达生态学的真理。”因此,加大生态文明之理论理念和实践理念的研究力度,就显得极为必要而迫切。   
    比如,以现代化理论为例。传统现代化理论由于缺乏生态哲学的理论维度和生态思维的有效规范,将现代化得以有效运作的生态系统前提和自然承载基础统统遮蔽,由此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遭遇来自自然资源体系和生态环境系统的严峻挑战。生态现代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现代生态革命,是生态哲学原理和方法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广阔领域的全面渗透和广泛辐射而引发的现代化模式的生态化转型。其核心是“超工业化”从而实现“经济的生态化”和“生态的经济化”。生态现代化自觉促使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成为和谐互动的有机系统,积极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自然资源的保护增值和生态系统的修复改善的有效结合,从而开启整个人类发展进程从“工业社会”向“生态社会”的绿色资本与生态文明之路的有序转换。   
    比如,以生产力理论为例。传统哲学视野中生产力理论的缺陷有三:一是仅仅有征服自然的维度,我们可将其称之为“征服论”。这极易导致“雁过拔毛”“竭泽而渔”甚至“杀鸡取卵”等急功近利甚至掠夺式开发自然资源行为,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二是无保护和建设自然维度,我们可将其称之为“半边论”。由此缺乏“生态化”的限制、规范和引领,导致“只知索取,不知给予”“来而不往非礼也”,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持续;三是由于科技本身特别是对科技使用不当,可能导致第一破坏力。实际上,现代高新技术如果没有有效的生态化约束、规范和引领,比如,原子能的非和平利用,就极有可能导致第一破坏力。   
    生态哲学视野中生产力理论有如下新意:一是利用自然的合理性和改造自然的科学性,我们可以称之为“约束论”。对再生资源利用应遵循再生时间过程,再生空间范围,再生数量规模,再生质量效果;对非再生资源利用,在目前技术和制度安排下如何使其效益最佳化,开发速率如何不超过寻找替代资源速率;二是保护自然的自觉性和建设自然的积极性,我们可以称之为“改善论”。人的能动性的发挥,不是单向度地征服改造而应该积极地体现在使人类生存与发展如何自觉走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方向;三是对科技生态化限制、规范和引领,使其真正发挥绿色生产力之功效!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比如,以风险理论为例。工业社会为人类文明发展带来便捷但也带来巨大风险。自20世纪中期以来社会发生微妙变化,某项决策可能影响到人类生存发展,种种迹象表明工业社会向风险社会过渡。研究风险社会生存困境的生态维度成为必然趋势。风险社会理论的兴起和风险观念确立,不仅意味着以核风险、化学产品风险、基因工程风险、生态灾难风险为代表的越来越多全球性问题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重大社会现实,且也标志着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反思、质疑和挑战业已成为一个时代性话题。从风险社会及其多维视角审视、风险社会生存困境的生态维度、风险社会生存困境的生态特征以及风险社会生存困境的出路探析等方面开展论述,风险社会理论的生态维度研究具有深刻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