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每周诗语丨最爱鹂莺枝上鸣 何时方得返自然

http://www.newdu.com 2019-05-29 腾讯儒学 伊诺 参加讨论

    文/伊诺
    当清晨的曦光透过浓密的树林,在白塔上投下点点星斑时,沿着北海边一眼望去,总会看到三两个提着鸟笼的大爷吹着口哨和他们心爱的鸟儿嬉笑唱和,清脆的鸣声伴着悠扬的口哨,人与鸟儿都好不快活。这是北京城中的一道风景,是北京人特有的一种生活方式——遛鸟。
    
    遛鸟是北京人特有的生活方式(资料图 图源网络)
    京派作家汪曾祺在《北京人的遛鸟》一文中写道:“遛鸟的人是北京人里头起得最早的一拨。每天一清早,当公共汽车和电车首班车出动时,北京的许多园林以及郊外的一些地方空旷、林木繁茂的去处,就已经有很多人在遛鸟了。
    他们手里提着鸟笼,笼外罩着布罩,慢慢地散步,随时轻轻地把鸟笼前后摇晃着,这就是‘遛鸟’”。
    将鸟作为宠物来饲养最初始于明代,满人入关进入北京后,养鸟又成了八旗子弟的喜好,在乾隆时期最为盛行。
    养什么样的鸟儿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有三种情况:养叫声清脆悠扬的;养羽毛五彩缤纷的,养善于打弹的。第三种情况较为特殊,这种鸟不养在笼中,而是养在木架上,主人把一个弹丸抛出去,让鸟去儿接,所以在北京也有“提笼架鸟”之说。
    
    笼中鸟可以帮人们打发闲暇时间(资料图 图源网络)
    以上养鸟的三种情况无非为了打发闲暇时间,逗个趣儿,解个闷儿,老北京人的生活就是图个乐呵闲适。
    今天,仍然有不少人喜欢养鸟,除了打发时间外,或许还有别的原因。让我们从古人的诗句中找找答案吧。
    大自然中的鸟儿别有一番情趣。王褒的“初春丽晃莺欲娇,桃花流水没河桥”折射出鸟语花香的春天的活力;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描绘出他所居住的辋川庄的静谧恬淡。
    但养鸟于笼中,便不得自由,所以在古人的诗句中,这些笼中的鸟儿又承载着些许悲情。如清人刘中柱有诗云“取意贵适性,唳发生清飔。俯视笼中鸟,局蹐深堪悲。”
    
    养鸟让人们回归自然(资料图 图源网络)
    人生在世最难得的是自由适性,但是这些天地间的生灵被困于狭隘的笼子中还有什么快乐可言呢!一是说鸟儿的境遇,也是对自己处境的悲叹。究其原因还是欧阳修的《画眉鸟》一诗道出了真谛:“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也许今天不少的人养鸟儿是为了通过这些林间的生灵触摸到自然的气息,获得一份内心的静谧。正所谓“鸟鸣山更幽”,抛开世俗的喧嚣,大概唯有这阵阵鸣声才能带领我们走入自然,深深呼吸一口甘甜的空气,静下心来,找回本真的自己。
    那么这些带领我们回归自然的笼中鸟儿呢,它们又如何获得自由,回归自己的家园,获得新的生机?
    
    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资料图 图源网络)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在我们向自然界生灵索取精神给养的同时,也应该为它们营造一个安全、绿色、舒适的生存环境。正如杜甫诗中所言“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才是我们幸福美好的家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