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钟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小暑的“小”,最开始造字时的象形文字是三粒沙子,本义就是细微的沙粒,《说文解字》中解说:“小,物之微也。”“暑”,是炎热的意思。而“小”和“少”相近,“少”又有稍的意思,所以“小暑”就是天气刚刚开始炎热,还没有到最热的时候。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小暑时节,热气还算是小的。即便如此,我们已经感觉到这时的风都已经变成了温的,就像一层层的热浪席卷过来,再也没有往日的凉爽了。 小暑时节,热气初升(资料图 图源网络) 无怪乎有好多古人为写诗“埋怨”此时的热呢: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 这是南宋陆游的切身体会。小暑时节,热得房屋上的鳞鳞瓦片都已经变成了一条条喷着火的青龙,每天即使不动也会有汗piapiapia地往下滚落,无处躲藏,每天都像活在蒸笼里。想一想,古时没有空调,只有手动的摇扇,那心中也必像着了火一般吧。正是应了那句俗语“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还有说小暑一过,每日都会热三分,岂不是每日都是煎熬了? 其实小暑来了,也不全是热浪,还有雷雨。据传说,小暑这一天,曾经犯了天条被囚禁在离家很远的一个小岛上的小白龙可以回家探母,他思母心切,在云天间昼夜翻腾,就带来了暴雨闪电。也有现代诗人写到“地煮天蒸望雨风,偶得雷暴半圆虹。”偶得风雨时,还是要享受一下清凉的,但如若遇到大风暴雨,还是不要出去的好,可以在家静心听雷雨声了。 小暑时节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这时人心也容易浮躁,受天气燥热的影响,也会喜怒不定,会伤脾胃肝脏,使人精神涣散。此时最求心静,我们所说的“心静自然凉”便是此理了。 心静自然凉(资料图 图源网络) 埋怨归埋怨,古人在心静这方面做得还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寻一处纳凉:“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寻着柳荫,于“万条垂下绿丝绦”中倚着胡床,惬意地听着参差的笛声,享受着美妙的荷花香气,秦观自是潇洒飘逸,竟有着魏晋七贤的风度。 与友人烹茶解暑:“一碗分来百越春,玉溪小暑却宜人。”在晁补之看来,小暑却是宜人之时,临溪而坐,听流水淙淙,一杯两盏淡茶,与友人谈天说地,正敌它早来热风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听鸟语闻花香:“薰风愠解引新凉,小暑神清夏日长。断续蝉声传远树,呢喃燕语倚雕梁。眠摊薤簟千纹滑,座接花茵一院香。雪藕冰桃情自适,无烦珍重碧筒尝。”在乔远炳看来,小暑的温风正可消除心中的烦恼,倚着雕栏画柱,听着断续的蝉声与呢喃的燕语,闻着一院的花香,顿觉神清气爽,心情自然适宜,无须因夏日而烦恼了。 还有那庞铸的“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也是相同的心境,有此,确是“小暑不足畏”了。 薰风愠解引新凉(资料图 图源网络) 心静自然凉:“却接良宵坐,明河几转流。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静室闻玄理,深山可白头。朝朝献林果,亦欲学猕猴。”在小暑的良宵静静地打坐,看着月光下流转的河流,听着深远玄妙的道理,体会自然间的禅意,平静自来,可到白头——这是李频的静。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有什么来消除这烦闷的暑热呢?唯有端坐院中,心中静便能散去空中热,就能感受到窗下清风,室内室外自然就凉爽了——这是杜甫的静。杜甫借着心静来排遣烦躁,其实,排遣的不仅仅是热,更是最后一句“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中体现的人生的不顺意。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资料图 图源网络) 在这几近“背灼炎天光”的小暑时节,寻纳凉处,执一柄折扇,与三两好友共约烹茶,静享鸟语花香。真正能够带来清凉的不是扇子,不是空调,而是我们内心的静谧,请保持平心静气,你若心静,清凉自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