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格物致知 >

寻找那颗童心:孩子才是我们永远向往的样子

http://www.newdu.com 2019-08-20 腾讯儒学 姚海涛 参加讨论

    文/姚海涛
    一首老歌《就叫我孩子》中唱道:“就叫我孩子,孩子在你面前觉得真实,让我露出本来的样子,自然说出心事。就叫我孩子。孩子真心何必太多言词,这是我最想要的名字。只有你懂我,赤子的心,从未消失”。
    
    小孩子单纯又可爱(资料图 图源网络)
    成人的世界多了庸人的世故与功利,少了孩童的单纯与可爱。算计与争斗构成没有温度的世界,难道我们想要的吗?其实心底很清楚,我们已经滑入一个深不见底的陷阱,并且越滑越远;在功利的泥淖里挣扎,我们越陷越深。
    最终,我们还是活成了当初最讨厌的那种人。
    迷者自迷,醒者自醒。又有多少次,我们幻想除去虚伪假面,挣脱现实捆缚于我们身上的枷锁,还一个本来的我,一个孩子般的我。
    那种不加掩饰的快乐,没有经过世俗的污染与损害的样子,才是我们本来的样子。虽不成熟,但却自然;虽不规整,但却可爱;虽未雕琢,却已艺术。原来,孩子才是我们心底最永远向往的样子。然而,童心易失而难再得。
    
    不加掩饰的快乐(资料图 图源网络)
    伟大的思想家、艺术家往往崇尚儿童的自然天性,有向儿童学习的文化冲动。
    道家提倡自然,效法婴儿。如老子讲过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儒家有良知、良心之说。如孟子认为,“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在孩提之童那里,就有仁义之根苗,只要护持之、长养之,长大自然能孝、能悌,能立足于社会,通达于天下。只有“不失其赤子之心”,才能成就一个大写的人。
    
    赤子之心最难能可贵(资料图 图源网络)
    明代末期杰出思想家李贽写过一篇议论文《童心说》。他认为,“夫童心者,真心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童心不失,方能成就真人。
    美国的马修斯写过一本《哲学与幼童》。此书已经被翻译成德、法、日等十余国文字。此书点出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其实从儿童时代起,人就有大量的哲学问题。而哲学起源于惊讶。新生命自呱呱坠地以来,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好奇的童心。
    这童心,原来就是哲学的来源。看来,哲学与儿童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
    
    保持童心(资料图 图源网络)
    王国维《人间词话》尝言:“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李白的诗歌之所以妙,就在于一任自然。正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小品文之所以受欢迎,就在于清新活泼。孩子之所以受人喜爱,就在于一任天真。
    苏轼有写诗心得,曰“诗不求工字不奇,天真烂漫是吾师。”伟大的艺术天才毕加索说:“我一生都在向孩子那样学习画画”。难怪乎其作品风格多变,而且永远年轻。师法孩童,一任纯真,这才是艺术真诚无伪的至高境界。
    人的成长其实很简单,全仰仗生活的历练。只要心存一腔子赤诚之心,就会无往而不利。生活中没有先学会了养育孩子,然后才出嫁的女人。从女孩到母亲是一场翻天覆地的蜕变。这完全是出于母亲的赤诚一片。
    一个娇弱的女孩子,成为母亲之后,会变得刚强无比。这个蜕变其实是从怀孕之后,开始慢慢变化的。而分娩之后,就完全脱胎换骨。我想,这是母亲的责任感使然,更是新生儿唤醒了母亲心中的赤子之心。
    
    艺术追求真诚无伪(资料图 图源网络)
    成人的世界,需要童心,需要心存赤诚。正如《呻吟语·存心》中所说,“心要从容自在,活泼于有无之间。”我们要时刻警醒自己,“遇事要活泼,如走盘之珠。”只有这样,生活才得本真之妙趣,人生也是真诚无妄之人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