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平湖调是流行于绍兴及其周边地区的一种曲艺形式,因所唱主要曲调为“平湖调”而得名。它创始于明初,成型于清初,由南词演变而成,“或是从湖州传来者”,文辞雅瞻,曲调柔美,颇受文人阶层追捧。1916年12月,鲁迅为母亲操办六旬寿诞,在日记中留下了“夜唱平湖调”的记载。 “曾记梨花细雨天,与郎分手百花潭,依依惜别牵衣袂,泪洒河桥春水添……”半个多世纪前,史实父以一曲《曾记梨花细雨天》,将绍兴平湖调推向艺术高峰。如今,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以灵巧的双手、动人的琴音,再度奏响平湖调在新时代优美高雅的音符。她,就是绍兴平湖调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玉英。 缘结平湖调 1961年,17岁的王玉英听说绍兴开办了曲艺训练班,一心想登台演戏的她便兴冲冲地前去报考,被顺利录取。主考钱大可从26名考生中选出三男三女去学习绍兴平湖调。直到那时王玉英才明白,由于平湖调曲高和寡,“今已失传过半”,青黄不接,后继乏人。 此时,绍兴平湖调在借鉴苏州评弹的基础上已有所革新,但学习起来还是比别的曲艺困难得多。胡绍祖、钱大可两位教师要求学员一专多能,不但要学唱,而且要掌握琵琶、扬琴、三弦、笙等各种乐器,还得背诵大量诗词。 与常见的曲艺说唱不同,绍兴平湖调表演者需正襟危坐、目不斜视,不可以用手势、表情、眼神等进行辅助,全凭说唱功夫传情达意,一字一句,平仄、韵律都要咬准,还要对唱词进行发挥,把文辞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等水磨功夫哪能一蹴而就,对于一个17岁的孩子更是“折磨”。但王玉英咬牙坚持下来了,因为她深深记住了业师的教诲,自己肩负着普及和拯救绍兴平湖调的使命。 经过半年多的培训,王玉英与同期学员开始边学习边进行营业性演出。王玉英他们认识到,要想让普通观众接受这种传统的曲艺形式,就得适应大众审美,编演与时代精神相呼应的现代戏。这样既符合形势发展需要,又容易赢得观众。他们从表演形式到表现内容,对平湖调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成效显著。《追踪》《五十一号兵站》成为他们的拿手回目,而改编自电影的《李双双》,更是让王玉英有了大展身手的空间。 1966年,王玉英进入绍兴县曲艺团,“文革”开始后,曲艺艺人被迫改行。1973年,绍兴县曲艺团又重组平湖调演出队,但是回归本行的只有王玉英和郑关富两人。1974年,王玉英收了许先平、周均达两个徒弟。1981年,绍兴县曲艺团解散,王玉英被调到县文化馆。单位变了,但一个信念始终没变——绝不能让平湖调成为“广陵绝响”。 平调焕新生 2004年,绍兴市文化馆开始致力于平湖调的传承保护。已是耳顺之年的王玉英听说后,主动联系,无偿捐献出自己珍藏的老曲本、老唱片等珍贵资料。借助市文化馆的平台,退休后的王玉英怀着满腔热忱,积极投身于绍兴平湖调的传承保护:参加《曲艺集成》绍兴平湖调演唱录音录像工作,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影音资料;受邀担任绍兴平湖调培训班授课教师,培养新一代传人,《古越新颜书风流》《单刀赴会》《贵妃宫怨》等节目在全省、全国展演和比赛中获奖;积极编创新作,创作节诗《越三烈》等参加省内比赛,喜获佳绩…… 功夫不负有心人,绍兴平湖调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王玉英被评为首届绍兴市民间艺术家。2008年,由王玉英、郑关富、汪嘉宝、彭秋红、鲁宏明共同演绎的《白雪遗音》,以其高雅的文辞、优美的曲调、浓郁的江南说唱风格,在第十四届全国“群星奖”曲艺比赛中惊艳四座,摘得群星大奖和群星创作奖。同年,王玉英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1年,应柯桥区文广局之邀,王玉英担任绍兴小百花艺校曲艺国遗班绍兴平湖调的授课教师。 虽然佳绩频传,王玉英并未沾沾自喜,继续秉持让绍兴平湖调这颗几乎被时代遗忘的“明珠”,重新回归大众文艺生活的初心,为平湖调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传道授业。 白首传艺道 就在此时,马山镇车恂如小学向王玉英投来了“橄榄枝”。她欣然接受,风雨无阻,每周坚持到这所乡村学校上课。然而,很快就蹦出个拦路虎——八九岁的孩童无从理解意蕴深厚的唱词,也搞不明白那些词句、平仄的关系,往往只有三分钟热度,并无持续的学习兴趣。 为此,王玉英苦心探索,因材施教,对平湖调的说唱形式予以创新,一改以坐唱为主、基本没有舞台表现的传统,在少儿平湖调中增加琵琶后场,并为演员配上动作表演。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她将那些生涩难懂的唱词编成生动的故事,一招一式地讲给小学员听。在她的耐心指导下,小学员们渐入佳境。看着她们将平湖调唱得有模有样,成为王玉英晚年最开心和最有成就感的事。 如今,这群身着古装、手抱琵琶的小姑娘娴熟地拨弄着乐器,用古雅的平湖调演绎着让人浩叹千年的故事。由王玉英重新编创的《昭君出塞》《春光好》《兰亭别序》等曲目也广受好评。 2012年,车恂如小学被定为绍兴平湖调教学性传承基地。2013年5月,绍兴首个平湖调专题展馆在车恂如小学正式开馆。这让王玉英格外欣喜。 前不久,浙江省文化厅给王玉英颁发了“非遗传薪”——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表演传承特别贡献奖。七十载追梦征程,终于梦圆新时代。 (作者:钱晓萍,系绍兴文理学院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赵刚,系绍兴图书馆副馆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