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柴永昌:中华传统美德在全球团结“抗疫”中的价值

http://www.newdu.com 2022-11-11 儒家网 newdu 参加讨论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和伤害。全球成功“抗疫”,早日战胜病毒,团结合作是唯一的选择。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人民团结“抗疫”的精神支撑,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中国作为具有悠久文明的世界大国,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以诚实互信、和而不同消除隔阂,以守望相助、胸怀天下增进团结,以谦虚中和、反求诸己滋养人心,为构建全球伦理、推动全球合作抗疫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 全球“抗疫” ,中华传统美德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给世界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人们不禁要问,病毒何时才能被打败?人类怎样才能战胜病毒?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面,要战胜病毒不仅需要加强卫生系统建设,充分发科学技术的力量,还需要不断加强多边合作,充分激发人类道德的力量。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绵延发展历久不衰的重要原因,具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习近平说:“‘仁义忠信,乐善不倦’。中国人民历来重友谊、负责任、讲信义,中华文化历来具有扶贫济困、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1]268这样的优良传统不仅是中国人民团结“抗疫”的精神支撑,也是激励中国人为世界“抗疫”做出更大贡献的动力之源。为凝聚更加强大的全球“抗疫”力量,使人类早日战胜病魔,我们就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一、以诚实互信、和而不同消除隔阂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在一些方面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隔阂有增无减。当中国采取“封城”措施时,一些人认为中国小题大做,过度反应,甚至认为中国试图控制人身自由;在欧洲疫情蔓延之际,中国给予支持,西方个别媒体却指责中国搞“口罩外交”,借机向西方进行宣传攻势,企图分裂欧洲;大疫当前,一些国家和政客不是想方设法治病救人,而是热衷于指责甩锅,甚至干出“诈捐”这种口惠而实不至的欺世盗名勾当。习近平曾说“纵观人类历史,把人们隔离开来的往往不是千山万水,不是大海深壑,而是人们相互认知上的隔膜”。[1]88人为的、思想认识上的隔阂是全球团结“抗疫”的大敌。
    (一)诚实互信
    减少、消除隔阂要以诚相待、互相信任。习近平说“信任是人与人关系的基础,国与国交往的前提”[1]344,“人与人交往在于言而有信,国与国相处讲究诚信为本”[1]51。如果没有最起码的信任,人与人难以和睦相处,国与国势必大起纷争,全球合作“抗疫”自然难以有效推进。
    中华民族在复杂的社会交往中形成了诚实守信待人接物的民族精神。[2]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人历来讲究‘信’。”[1]343孔子常以“忠、信”教育学生(《论语·述而》);孔子言志,则说“朋友信之”(《论语·公冶长》),还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孔子的学生曾子讲一日“三省”,其中之一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子夏也讲“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孔子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论语·卫灵公》)可以说,诚信是立身之本,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之一。对于赋有领导责任的政治人物来说,诚信尤为重要。《管子·枢言》说:“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吕氏春秋·贵信》说:“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稷不宁。”《贞观政要·诚信》说:“上不信则无以使下,下不信则无以事上,信之为道大矣。”诚信,才能结固天下人心;相反,缺乏诚信,良好的政治秩序无从建立。以传统文化对诚信的重视来看,领导人诡诈虚伪、胡言乱语、信口开河、前后不一是绝对不可想象的。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不苟》)在全球团结抗疫大背景下,我们要发扬诚实守信的道德传统,说实话,办实事,努力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前后一贯、名实相副,坚决反对造谣生事,有违诚信、破坏互信的各种言行;对那种以流量导向,专为吸“睛”,传递不实信息,口无遮拦、不管不顾的所谓新闻报道保持高度警惕,对谣言要及时澄清并依法予以严厉打击;同时,还要对国外蓄意诋毁、抹黑的不实言论要及时揭露、批驳。
    (二)和而不同
    减少、消弭隔阂需要承认差异、相互尊重,做到“和而不同”。在中国“抗疫”最为吃紧的时候,西方国家一些人借机诋毁中国的制度,借机诋毁中国共产党,把中国的诸种有效抗疫做法别有用心地与专制联系起来,显出一副制度优越性的傲慢与偏见。在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欧美相继“中招”之际,一些人责别人“抄作业都抄不好”,颇有抗疫模式“唯我独尊”和“老子天下第一”的意味。这样的言行都是不利于全球团结“抗疫”的。
    中华传统文化很早就讲“和而不同”,强调尊重差异。西周末年的史伯已经认识到:“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国语·郑语》) 由性质不同事物配合在一起才能生生不息。《孟子·滕文公上》讲“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中庸》讲“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都告诉我们,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不应该也不可能是清一色的。人类必须在承认、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和平相处,而不应以某一种标准消灭差异,实现同一。孔子将“和而不同”的世界观运用在做人上,明确讲“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使“和同论”更具伦理意义。全球团结抗疫,不可能只有一种模式,人类必须秉持“和而不同”理念,结合各自国情,创造各自有效的抗疫实践;同时要避免搞“唯我独尊”,借疫情批评指责他国所走道路和所行制度,给全球抗疫平添无形障碍。那种硬要将自己的发展模式、政治模式、抗疫模式强加于人的做法,是不得人心的,是全球团结抗疫的陷阱!
    “世界是多样的,没有分歧就没有世界。”[1]344全球抗疫,分歧不可避免;然而怎样对待分歧则至关重要。习近平说:“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1]106-107全球团结抗疫,要求国与国、人与人之间,形成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人文格局。只有尊重差异,学会欣赏,美人之美,才能更为有效地在差异中寻求共识,建立互信,进而消除隔阂。
    二、以守望相助、胸怀天下增进团结
    面对史无前例的病毒袭击,全球“团结”抗疫面临巨大挑战。疫情在欧洲蔓延之际,在有象征团结的“欧盟”存在的情况下,欧洲却不止一次出现截流他国防疫物资的不义之举;在全球“抗疫”最为吃紧之际,美国特朗普政府却对世卫组织暂停拨款;个别国家以“自我”为中心,以种种借口,持续施压、威胁、制裁其他国家;一些政客、国家不负责任地散布“政治病毒”,人为制造矛盾冲突。正如以色列历史学家、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接受专访时说,我们在这场危机中的最大敌人不是病毒,我们最大的敌人是心魔:仇恨、贪婪与无知。[3]事实证明,即使最发达的欧美国家,在大疫面前也相当脆弱。人类要战胜病魔,必须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一)守望相助
    “单者易折,众者难摧。”[4]466至少在2500年前,中国就已经形成在发生灾难面前讲究互相帮助的优良道德传统。历史记载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饥荒,派人到秦国请求购买粮食。秦穆公问大臣意见,百里奚说:“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道也。行道,有福。”(《左传·僖公十三年》)在百里奚看来,天灾在哪个国家都可能出现,救援灾荒,周济邻邦,才是正道,这样才会有福。公元前646年,秦国发生饥荒,派人到晋国请求购粮食,晋君却未答应。当时庆郑就批评说:“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四德皆失,何以守国?”还说:“背施、幸灾,民所弃也。近犹仇之,况怨敌乎?”(《左传·僖公十四年》)背弃恩惠,幸灾乐祸,是要遭百姓唾弃、历史惩罚的。《左传·僖公元年》有一句史评是这样说的:“凡侯伯,救患、分灾、讨罪,礼也。”可以说,救援患难、分担灾害就是“礼”。《左传·文公十五年》史佚有言说,“救乏、贺善、吊灾、祭敬、丧哀”,是“亲之道也”。救济困乏、庆贺喜庆、吊唁灾祸、祭祀恭敬、丧事悲哀,被认为是对待亲之道。[5]156可以说,至少在春秋时期,面对大灾大难,“守望相助”是社会普遍认同的道德观念。而且这观念一直得到延续和传承。孔子有“君子周急”(《论语·雍也》)的说法,孟子把“出入相友,守望相助”(《孟子·滕文公上》)看作是理想社会的应有之义。荀子说“灾祸患难而能无失其义”,“非仁人莫能行”(《荀子·子道》),认为在灾祸患难面前仍然能够为所当为(而非见利忘义),只有仁人能做得到。《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说:“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可以说,在灾难面前能不能做到同情怜悯、守望相助,是君子小人之分,是仁人与恶人之别。面对灾难,同舟共济、守望相助,这是中国传统的基本救灾伦理。在全球团结抗疫过程中,我们应该大力传承、弘扬这种美德。
    (二)胸怀天下
    在疫情大流行的紧要关头,中国愿意为世界上需要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和支持,体现的不仅是大国的责任担当,更是中国传统以“天下己任”的天下情怀。习近平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的品德和胸怀。”[1]85还说:“天下太平、共享大同是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理想。”[1]84中国人老早就有“天下”胸怀,认为“平天下”与“自我实现”一体不分。墨家提倡“兼爱”,讲“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己身”(《墨子·兼爱中》);儒家就讲“博施济众”(《论语·雍也》),“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就体现出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博爱情怀。宋代大儒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正蒙·乾称》)王阳明说:“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大学问》)还说:“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传习录·答聂文蔚》)王艮说:“夫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一物不获其所,即己之不获其所也。”(《勉仁方》)物我一体,“视人犹己”,成人成物,是自己分内之事,这是中华传统道德之精髓。在当前,人类面临疫情“大考”之际,中国人要继续弘扬“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日知录·正始》)精神,积极为人类、为世界多做贡献。那种处处讲“优先”,把自己利益放在“第一”而不顾其他国家的言行注定是不得人心的。
    在此次抗疫过程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制度优势,让世人再次见证了中国人民地不分南北、民不分老幼的同心勠力的团结抗疫精神。习近平说:“零和博弈、冲突对抗早已不合时宜,同舟共济、合作共赢成为时代要求。”[1]343还说:“要有效应对人类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合作是唯一的选择。”[1]485全球“抗疫”要取得最终成功,就要弘扬守望相助、胸怀天下的精神,摒弃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观念和自私做法。
    三、以谦虚中和、反求诸己滋养人心
    道德滋润人心。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2020年5月8日一份视频讲话中说,新冠病毒并不区分人的身份和信仰等,人类应该团结一致抗击疫情。但是,这场大流行病却不断催生仇恨和排外,制造替罪羊,散布恐慌。他呼吁政治领袖、教育机构、媒体和社会承担起各自责任,阻止与新冠疫情有关的仇恨言论。[6]为增强社会对仇恨等极端言行的免疫力,人们必须加强自我修养。中华传统美德不仅是我们判断是非的重要标尺,也是滋养身心的养料。
    (一)谦虚中和
    “以谦接物者强。”[4]159面对全新的病毒,面对全新的人类挑战,各个国家,每个人,要相互学习借鉴,谨防妄自尊大。习近平说:“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数千年而生生不息,正是得益于这种见贤思齐、海纳百川的学习精神。”[1]157中华民族是一个在谦虚学习中进步、壮大的民族。《尚书·大禹谟》说:“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春秋时期范蠡说:“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国语·越语下》)后儒在解释在儒家经典《易经》六十四卦中的“谦卦”时说,“谦,德之柄也”(《系辞下》),“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序卦》),“人道恶盈而好谦”(《彖》)。《易经》所谓“恶盈而好谦”与《老子》讲的“功成身退,天之道”异曲同工。习近平说:“中国先哲老子讲:‘大邦者下流。’就是说,大国要像居于江河下游那样,拥有容纳天下百川的胸怀。”[1]92中国要在世界树牢良好的大国形象,就需要勇居“下流”,保持谦虚,谨记“劳而不矜”“劳而不伐”古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强大”。一些西方政客时常挂在嘴边、自己人听起来可能会提气的“我们是最强大的”“我们是最棒的”“我们做得最好”的言论,在外人看起来只不过是个笑话;个别国家那种雷声大雨点小的名不副实的“善意”,不仅骗不了人,而且只会反噬自己的软实力。
    “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1]230人往往为特定的环境所限,容易固执己见而偏执。疫情爆发以来,一些人自觉高人一等,认为新冠肺炎是黄种人得的病;一些媒体、国家“逢中必反”,总是对中国“抗疫”横挑鼻子竖挑眼。……偏见与偏执总是与病毒大流行相伴而生、相伴而行。而在新媒体时代,社会情绪往往会因一些小事而迅速极端化,进而加深民众之间的隔阂与冲突。克服情意上的偏见、偏私、偏激,从道德自修上来说,就要努力做到“中和”。“中”是指中庸。中庸之道是儒家提倡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被看作是修身养性的圭臬。[7]25中庸就是“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中庸》)。“两端”可理解为事物正反两面或过与不及两个极端。在实践上,中庸之道强调在“过”与“不及”之间保持适度和中道,以免流于过与不及两个极端。[8]25就是说,认识问题,要看到事物的两面,面对光明与黑暗、好与坏、美与丑等事物的“两端”,要权衡比较而从容中道。孔子认为“过犹不及”(《论语·先进》),主张不偏不倚,不走极端。《中庸》说:“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时中”就是时刻都能恰到好处,这是中庸的最高境界。“和”可理解为处“中”的效果、结果。全球民粹泛滥之际,极端言行比比皆是。极端言论伤人心,撕裂社会,祸莫大焉!防止偏激,保持中和,就要高度警惕那种制造、煽动分裂、仇恨的极端言论。
    (二)反求诸己
    在疫情爆发以来,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出现过“甩锅”的情况。美国把疫情失控“甩锅”给中国、世卫组织;在我国疫情爆发初期,个别官员也一再“甩锅”,互相推诿。所谓“甩锅”就是出了问题,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找替罪羊。这是违背中华传统美德的。
    中华传统美德强调“自省”,认为自我省察、自我反省是重要的修养方法。孔子讲“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曾子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中国传统普遍认为,进行道德修养必须要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将“自省”用之于接人待物,就要“反求诸己”,从自身找问题。孔子说:“躬自厚而薄则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少责怪别人,怨恨自然就少。孔子还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要求别人。孟子说:“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上》)还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上》)还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孟子·离娄下》)儒家有个强烈的信念,即:你诚心爱人,就自然会得到相同的对待。与人交往,对人好,却得不到相应的报偿,要首先反省自身是否做到位。如果做得够好,对方仍然不以为然,就不必在意了。这是儒家做人的刚正处。
    在全球抗击疫情之际,应对疫情要事实就是,遇到矛盾冲突,要首先分析自身存在的不足,而不是先指责别人,这样才能促进合作;如果一遇到矛盾冲突,就企图转嫁,向外甩锅,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人为助长隔阂与矛盾。在疫情肆虐之际,各种问题叠加,各种矛盾问题往往聚集出现,在这个时候,更需要交往主体“反求诸己”,严于律己、严格要求自己。另外,虽然我们讲“责己要厚,责人要薄”,但也要区分好人和坏人,做到“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宜严”。
    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9]114,其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10]。一定程度上说,“没有全球伦理,便没有更好的全球秩序”。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全球,为人类推进全球伦理建设带来了新挑战,提出了新要求,也提供新契机。习近平说:“新冠肺炎疫情以一种特殊形式告诫世人,人类是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重大危机面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团结合作才是人间正道。”[11]人类要早日战胜病魔,就要团结合作。实践证明,中华传统美德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国民族经过千辛万苦,绵延四五千年的历史生命,直到现在,始终存在着,就是依靠这一种道德精神。”[12]139中国人要有这样的自信和底气!中国作为具有悠久文明的世界大国,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大力弘扬诚实互信、和而不同、守望相助、胸怀天下、谦虚中和、反求诸己的传统美德,为构建全球伦理、推动全球合作抗疫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2] 张晋藩.中华民族精神与传统法律[J].比较法研究,2018(1):195-200.
    [3] 《人类简史》作者谈疫情:仇恨、贪婪与无知是人类劲敌[EB/OL].(2020-4-27).http://column.cankaoxiaoxi.com/2020/0427/2408716_4.shtml
    [4]罗国杰主编.中国传统道德(名言卷)[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2.
    [5]沈玉成.左传译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1.
    [6]联合国秘书长呼吁阻止新冠疫情相关仇恨言论[EB/OL] .(2020-05-08).http://www.xinhuanet.com/2020-05/08/c_1125957519.htm
    [7]庞朴.一分为三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8]王泽应.新译学庸读本[M].台北:三民书局,2004.
    [9]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10]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9 -25(002) .
    [11]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09(002).
    [12]钱穆.中国历史精神[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